奸臣世家

第536 殿試的題目2

第536 殿試的題目2

“朕一時半會兒也向你講解不輕,舉個例子吧!就說青苗法,這個新法爭論非常大。在地方上推行的時候,一些用心的官員推行的就非常好,不過這樣的官員畢竟很少,比如蔡卞,他當時還是江陰縣主簿,就敢在青黃不接的時候,開官場放糧食借給貧苦的百姓,使得百姓們免於遭受鄉間高利貸盤剝之苦。”

“可是,像蔡卞這樣有膽有識的官員畢竟是少數,因此,青苗法在推行的過程中,大部分地方官員,要麽須臾應付上麵,要麽就是和當地的豪紳胥吏勾結在一起,利用官府的青苗錢替私人斂財。你們在答題的時候,隻需要把自己見過的真實情況寫出來,並且評論一番即可,當然要加上自己的解決知道。

而言之有物,你們在評論新法的時候,不能說這個新法不好,那個新法於民不利,卻又說不出,新法到底那裏不好,有哪些地方於民不利。聽明白了嗎?其他學子如果還有問題,現在都一並問出來。”趙煦回答完,看著其他學子問道。

“陛……陛下,學……學生不知道都有哪些新法,您這裏還有向昨天那個案子那樣的小本子嗎?”有一位學子哆哆嗦嗦地站起來,紅著臉怯生生地問道。

趙煦聽完一手撫額,說道:“唉!看來還是朕疏忽了,朕還真把這麽重要的事情給忘了。來人,將書冊發給每一位學子。”說完,他向大殿裏的管事太監揮了揮手。

不過,他轉頭就狠狠地瞪了一眼身邊的梁師成,這廝今天怎麽這麽不機靈,這麽重要的事情,也不知道提醒他一下。

來應試的學子們雖然大多數出身貧寒,可也不乏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呆子,即便新法就發生在他們的身邊,可也不一定就會有所聞,有的人即便看到過新法的得失,卻並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條新法導致出現那樣的結果。所以,那位學子問得並沒有問題。

此時的梁師成感到自己比那個登州阿雲還冤啊!

他之前就想提醒官家將早已準備好的書籍發下去,可官家說得正嗨,他哪裏敢當著數萬學子的麵跟官家交頭接耳,在文人眼裏,這可是大罪啊!傳將出去,自己更是小命難保。

好在,趙煦此時把精力全都投注在應試的學子們身上,一時忘記了懲罰他。這才讓提心吊膽的梁師成鬆了一口氣。

第三天的殿試,學子們寫起來倒是得心應手,可趙煦卻知道,自己有苦頭可吃了,因為,第三天殿試的答卷肯定是五花八門,如果不仔細查看的話,很有可能把真正有才能的學子錯過了。不像前兩天的殿試,答案是固定的,就是趙煦自己,一晚上就能將數萬的答卷批改完畢。

第三天殿試的試卷可就要花費老鼻子的時間來批閱了。

說起來,又是那個羅鍋子出得餿主意。

沒錯,這三天殿試的題目,甚至那些書籍都是蔡道找人搜集的材料,並負責印刷的。本來,這些東西並不是給趙煦用來在殿試上用的,蔡道是另有用途。

蔡道在詢問他對此事的意見的時候,趙煦靈機一動,就把這些個創意搶了過來,用在了殿試題目上。

雖然效果讓趙煦非常的滿意,可是,一想到今後數晚都要批閱這些答卷,一時間,他的頭都痛了。

殿試就這麽結束了。

可是,這一次殿試放榜的日子卻被大大的延誤了。

學子們也都理解,畢竟九萬多學子的試卷的確是很難在極短的時間裏批閱完畢,可是,讓他們想不到的是,這一次,批閱他們試卷的人多了一個,她就是趙煦的寵妃劉婕妤。

由於第三天的答卷實在是太繁瑣,所以,趙煦偷偷地將劉婕妤叫到了自己的身邊,囑咐梁師成挑選一些口風嚴的人把風,萬一這件事讓朝臣們知道的話,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的。

梁師成倒是想了一些好方法,挑選了一些大越國來得年紀非常小的內侍來這裏伺候,這些還是孩子的小太監大多還不通宋語,自然也就不虞將今天這件事傳揚出去了。

趙煦讓劉婕妤試了一試,沒想到這個女子做事還真是稱了他的心意,她不僅聰明伶俐,而且,深知官家的心意。所以,在替趙煦批閱試卷的時候,她也的確是一個非常得力的好幫手。

可即便是這樣,三萬試卷還是用了整整七天的時間,才將第三天的試卷批閱完畢。

當然,這些試卷還會交給張商英他們複核一邊,如果覺得有疏漏的話,可以向官家在呈上去,趙煦畢竟也是rou體凡胎,也是會出錯的。這一點,他自己也承認。

張商英在拿到結果,粗粗一看之後,就是大吃了一驚。

這次參與會試的人本來就多,可趙煦硬是讓他們放了九成的人過關。因此,參與殿試的人足足有九萬之多。

因為每一年能夠中進士的人數都有定額,即便今年的科舉考試比較特殊,取中的人數會是往年的三倍以上,可是,人們還是早有預料,接下來,大部分參與此次殿試的學子,還是會被大部分黜退掉。這一次,是要徹徹底底地打破了仁宗朝定下的慣例。

趙煦這是讓會試的考官徹底成為樣子貨了。

不過,讓張商英和禮部官員吃驚的卻並不是這一點,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張商英從名單上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那就是,今年是三榜,除了三名榜眼都是三十歲左右的學子,而第四名都是四十歲左右的學子之外,其餘學子大多數都是二十五歲一下的考生。

先開始,對於這個驚天的推論,張商英並不是太自信,他為人博聞強記,也比較善於記憶人名,可數萬考生,他即便能夠全部記住名字,也不一定對其個人的詳細資料知之甚詳。

因此,在複核的同時,張商英立即派人將三榜上麵的進士所有的個人詳細資料掉了出來。

他又把禮部所有的堂官聚集在一起,其他官員其實也有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