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天下

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

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聖旨便已經傳到晉陽,令楊奉即刻進京麵聖,丁原不敢怠慢,連忙令人快馬趕往椰縣,通知楊奉立即從桂陽出發去洛陽,丁原則從太原出發,兩人約定在司徒楊賜府中會合。

就在楊奉和丁啟率軍南下的時候,鮮卑大軍也在十二月份再次進犯幽並二州,丁原這一段時間也是一直忙於戰事,由於手下有呂布這樣的強將,再加上丁原的大兒子丁行善於謀斷,丁原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大敗鮮卑鐵騎,斬首近萬,更由於戰場上呂布的英勇無敵,使得呂布無敵戰神的名字在並州軍中如火中天。

此時的呂布和剛入並州軍的時候是截然不同,身邊不但有侯成、魏續、曹性、郝萌、宋憲、秦宜祿六員健將,還有手下的本部精騎三千,雖然人數不多,卻是在呂布的親自訓練以及和北方少數民族不斷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鐵血部隊。

最重要的一點是並州民風彪悍,崇拜英雄,呂布的無敵本領早就在每個並州軍的心中烙下了一個印記,若是有一天呂布真的振臂高呼,殺丁原而自立,恐怕一半以上的並州士兵會跟隨呂布,隻不過現在的呂布還沒有這樣的野心。

丁原也慢慢發現了呂布的實力太強、在並州軍中的影響太盛,又想到了楊奉在來到晉陽不久便對自己說過呂布此人腦後生有反骨,不可令他羽翼過硬的話。是以,丁原也長了一個心眼,令大兒子丁行為雁門郡太守,二兒子丁克為新興郡太守,外甥宮康為西河郡太守,三人均是親自帶兵在外,並且手握重兵,對太原郡成三方包圍之勢,以為外援。

丁原剛剛忙完邊關戰事,並布置好防範呂布的措施,聖旨便已到了晉陽刺史府內。得蒙皇上召見,丁原夫婦自是高興之極,尤其是丁夫人,沒想到妹妹留下的唯一的兒子在外麵經過數年的曆練之後竟然會成才的這麽快,真是妹妹和妹夫在天之靈保佑的結果。

這時丁原剛剛忙完邊關戰事,正有暇餘,擔心楊奉第一次進京麵聖,不懂禮儀,會鬧出什麽事故來,於是便請了一道聖旨,準備陪著楊奉一起進京。對於丁原的這個請求,張讓等人並沒有怎麽刁難,其實他們那裏會有什麽好心,其實是巴不得在丁原離開並州的這段時間之內,外族再次入侵,這樣便可作為他們扳倒丁原的一個極佳的理由。丁原也明白,隻是鮮卑大軍新敗,短期內應該不會再發動戰爭,而且並州有呂布,丁行等人,即便鮮卑大軍再來,也隻會再次狼狽敗逃回去。

且說楊奉接到丁原的書信,自是大喜過望,進京麵聖,其實就是皇上準備封賞自己了。楊奉心想,很快就可以到洛陽見到當今皇上漢靈帝了,隻要自己好好表現一番,能讓皇上滿意,便能輕易在皇上那裏討個封賞,說不定還會名揚大漢十三州,令天下英雄刮目相看。

洛陽城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鹹陽(今陝西鹹陽),便以洛陽為三川郡治。西漢時定都長安(今西安),以洛陽為陪都,而東漢時則正式定都洛陽。此後三國魏、西晉和北魏均定都洛陽,都城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漢魏故城。

劉邦建立漢王朝,史稱西漢,至漢元帝劉爽時,國勢日衰,西方戎狄等族時時侵犯,危及首都長安,中郎翼奉曾上書勸漢元帝東遷洛陽,但未得到元帝的同意。公元9年王莽篡權,西漢滅亡。

在烽煙遍地、幹戈四起的形勢下,劉秀於舂陵(今湖北棗陽)起兵,加入了綠林農民起義軍。綠林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消滅了王莽軍的主力。公元25年,劉秀在鄙(今河北柏鄉縣)稱帝,是為光武帝,改元建武。這年冬十月,劉秀入洛陽,從此以洛陽為都,史稱東漢。

因為統治者迷信五行之說,以漢為火德忌水,故改洛陽為雒陽。光武帝在位三十四年,下傳十一帝,曆時一百六十五年。

洛陽位處司州河南尹之內,和豫州穎川相連,所以楊奉三人雖然一路並沒有急行趕路,但一行人騎的畢竟是並州產的好馬,還是在六日後抵達了京城洛陽。

洛陽城不愧是當時中國北方的第一大城市,光人口就有近百萬。三國時期,曹操打敗袁紹,占領冀州的時候,當時冀州的人口也隻是三百萬,由此可見此時洛陽城是多麽的繁華,但這種現象隻是持續到了董卓進京,這是後話,暫且不說。

楊奉在司徒楊賜的府中不但見到了也是剛剛到達洛陽的丁原以及司徒楊賜,還見到了大漢末年的三大名將之二:皇甫嵩、盧植。

司徒楊賜約有五十左右,不但身材短小,更是瘦骨嶙峋,若非是一襲錦衣,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貌不驚人的老頭便是當今三公之一。楊賜雖然瘦小,但一雙小眼卻甚是有神,精光四射,給人一種威嚴、精悍的感覺。

楊奉看著這個可憐的楊賜,根據曆史的記載,楊賜總共做了兩次司徒,一次司空。每次司徒都沒有超過兩年的時間,便被漢靈帝給罷免了,第一次是被免之後仍然作回了光祿大夫,光祿大夫是九卿之一的光祿勳的下屬官員,第二次是依然去做他的太常了,太常是九卿之一,掌禮儀祭祀。楊賜做司空的時間便更短了,隻有幾個月的時間,並且在成為司空後沒多久,楊賜也因病死去。

皇甫嵩約有三十出頭的樣子,而盧植的年齡卻是閱十歲左右,兩人都是屬於高大威猛型的。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人,是度遼將軍皇甫規的侄子。其父皇甫節,曾經做過雁門太守。皇甫嵩身長八尺,少有文武誌介,好詩書,習弓馬。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人,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鍾。年輕的時候與鄭玄一起在就讀於馬融門下,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因為黃巾之亂還沒有發生,此時皇甫嵩和盧植兩人的名聲還不是很響,皇甫嵩此時僅僅是北地太守,而盧植現為尚書一職。尚書原為少府屬官,秩六百石,全國政務共分六曹(有時為五曹,有時為七曹)打理,一個尚書分管一曹,為後來的六部雛形,盧植現在是兵曹尚書。

楊賜和盧植二人似乎對楊奉很感興趣,態度十分熱情,兩人都是文武雙全之人,更是愛才之人,對於楊奉這個小小年紀就能想出那樣的奇謀大敗數倍於自己的敵寇自然也就惺惺相惜了。尤其是楊賜,早得丁原告之,見到楊奉之後不久便與之續起了家譜,結果楊賜竟是楊奉的叔父,雖然不是親叔父,卻也沒出五服。對於楊家這樣的世家來講,能夠出一個像楊奉這樣文武全才之人,自是祖宗造福,楊賜當下讓人將楊奉父親、祖父和曾祖父的靈牌安置在了祠堂之中,自此之後,楊奉算是正式的楊家子弟了,算是讓楊奉認祖歸宗了。

而皇甫嵩向來孤高自傲,對楊奉的那個計謀並不覺得如此新奇,所以在對於楊奉的態度上比楊賜、盧植二人就稍微冷淡了一些,卻也不代表不歡迎,畢竟皇甫嵩和丁原的關係還是相當好的。

待楊奉向三人一一執晚輩禮之後,楊賜樂嗬嗬道:“奉兒年少英雄,以五千對五萬的劣勢,不但大敗賊寇,而且幾近完勝,此一戰使我大漢軍威威震天下,各方盜賊聞風必為之喪膽。”自是成了一家人,楊賜的稱呼上自然就不必太客氣,直呼他奉兒。

楊奉聽了,急忙站起拱手道:“叔父過獎了,奉兒哪有叔父說得那般神奇,其實是賊寇的將領不懂兵法,奉兒正好撿了一個現成的便宜罷了。”

楊賜揮了揮手,是以楊奉坐下,然後道:“奉兒不必謙虛,荊州刺史趙凱乃是叔父的門生,其人雖然談不上是我大漢名將,卻也絕非是酒囊飯袋之輩,若非是賊勢凶悍,趙凱是斷然不會向朝廷求救的,楊家能出如此一個文武全才之人,看來建陽兄其功不簡呀,楊賜在此謝過。”

丁原連忙搖手道:“楊大人過獎了,丁原乃是一介武夫,平素打仗很少用計,怎會通曉兵法計謀,而且奉兒和內子在兩個月前才相認的,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原又怎能教導,實是奉兒拜了左慈道長為師,才有今天這一點小小成績。”

本來在一旁靜坐不語的皇甫嵩聽到丁原的這句話,一臉驚訝道:“莫非是無極山的左慈道長?”

丁原奇怪道:“正是,莫非義真兄和左慈道長有舊?”

皇甫嵩歎了一口氣道:“嵩豈能有此福氣,隻是嵩久聞左慈道長大名,一直想拜在其門下,卻又不知道長仙蹤?”

丁原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道:“這事又有何難,左慈道長已返回無極山,義真兄現在即可趕往無極山懇求左慈道長收錄,不就可以如願以償了嗎?”

一直沒有說話的盧植這時忍不住插話道:“建陽兄可能有所不知,左慈道長有一規矩,一旦收徒之後三十年之內不會再收第二個徒弟,若是想拜在左慈道長門下,我等還需再等三十年,三十年之後或許我等已是一堆白骨,豈不是水中月鏡中花?”

一直在一旁聽幾人說話的楊奉心道,沒想到師父的這個規矩,知道的人還真不少。

丁原聽後甚是驚訝,道:“原實在不知左慈道長竟然還有這樣的規矩,並且當時是左慈道長主動提出要收奉兒為徒的。”

“左慈道長主動收徒?”皇甫嵩和盧植兩人同時失聲叫道,似乎覺得不可思議,天下之間竟然還有人能讓左慈道長主動提出收徒。兩人相視對望一眼,然後再看楊奉的時候,眼光中不但增加了熱情的光芒,畢竟愛屋及烏嘛,兩人對楊奉更是十分羨慕,隻看得楊奉心中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