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天下

第二十二章許婚張寧

第二十二章許婚張寧

為了表示對楊奉的喜愛,楊賜當晚便在府內擺上了一桌宴席,專門為他接風洗塵,席間除了楊賜、皇甫嵩、盧植和丁原父子之外,楊賜還特別邀請了一個人,從楊賜的行為舉止來看,似乎對這個人十分的欣賞。

此人約三十七八歲左右,長八尺,白麵長須,頭縛黃巾,一身淺黃色的儒袍,給人一種世外高人的感覺。楊奉見到他的第一眼便感覺到這個人不簡單,但是當楊奉在楊賜的介紹下聽到這個人的名字後的心情,隻能用兩個字還形容,那就是震驚;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萬分震驚,因為這個人的名字是張角。

從楊賜的介紹中,以及現在的時間來推斷,此時的張角顯然還沒有發動黃巾起義,隻是到處施符救人,行醫治病,廣收人心。但從張角能夠出現在司徒楊賜府中也可以看出,張角現在已經有了爭霸天下的野心,可能是因為張角的教眾還沒有達到足以讓他產生馬上爭霸天下野心的實力,所以還沒有拉開起義的序幕。

其實,張角現在能夠出現在司徒府中,並和皇甫嵩、盧植十分要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張角乃是南華老仙的弟子,對於左慈拜在南華老仙門下,張角卻是不知道的,而張角此時也隻是借助自己的醫術精妙在官場上活動,以便打探一些朝廷的消息。

而張角聽到楊賜的介紹後,對楊奉也是十分的喜歡。

從言談之中,楊奉發現張角雖然一直沒有機會被推舉為孝廉,出仕為官,但是胸中的學問卻遠非一般人可比,看來並非是張角無才,而是東漢末年的官場太黑暗了。若是張角能夠得到一官半職,又怎能會有這震動大漢根基的黃巾大起義呢。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使楊奉了解到張角發動黃巾大起義的真正原因,而非是表麵上的張角因懷才不遇而對東漢政府產生了仇視的心理。

同時,張角心中的震驚也絲毫不亞於楊奉,沒想到眼前這個風流儒雅的年輕人胸中的學識竟然一點也不比自己少,看來此子他日絕非池中之物,心中便有將小女兒許配給楊奉的念頭,以為日後楊奉能為己所用。

想到此處,張角心中計較已定,便對丁原道:“楊大人,丁大人,張某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不知是什麽原因,丁原對張角的印象竟然是出奇的好,究竟因為張角是南華老仙的弟子,還是因為張角博學多識呢,丁原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印象好。於是,楊賜和丁原齊聲道:“莫平兄請講。”(因為曆史上沒有記載張角的表字,隻能杜撰一個)

張角道:“角有一小女,今年芳齡十四歲,長相還算端莊,與楊奉賢侄相差四歲,角有意高攀,願將小女許配給楊奉賢侄,以結秦晉之好,不知楊大人和丁大人意下如何?”張角這話說得有點謙虛,既然張角形容自己的女兒用端莊二字,可見此女長相必然絕非一般端莊可比。

楊賜是楊奉的叔父,丁原是楊奉的姨父,可以說兩人都是楊奉的長輩,都可以為他做主。來沒等丁原來得及回答,楊賜在旁已經拍掌道:“妙,莫平之女老夫曾經見過,長相秀麗絕倫,正可為郎才女貌,老夫以為此事可行,不知建陽兄意下如何?”兩年前,楊賜曾經患過重病,若非張角妙手回春,恐怕楊賜早就成為了一堆白骨,此時楊賜見張角主動提出要和丁原結為親家,還以為是張角想攀上丁原這個靠山呢。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兩家門弟之間的差別確實太大,楊賜擔心丁原會出言反對,這才急著搶在丁原之前開口,希望通過自己的麵子促成此事,也算是報答張角的救命之恩。

果然,丁原雖然對張角的印象不錯,但是張角現在畢竟隻是一個行醫郎中,即便是南華老仙的弟子。而丁原卻是一州刺史,兩人的地位相差懸殊太大,絕非門當戶對。若非張角想拉攏楊奉日後為他所用,張角絕對不會開口提出這個要求的,因為在東漢末年的門當戶對的傳統觀念下,丁原不會答應張角的這個要求。

聽了張角的話,丁原心中頗有不願,卻聽楊賜極力讚成此事,皺了皺眉頭,正欲開口找個理由拒絕,一直觀察丁原的楊賜看到了丁原的表情,知道資金這個叔父不是至親哦,但丁夫人那個姨母卻是嫡親的,比自己的分量重了許多,於是連忙再次搶在丁原之前道:“建陽兄,以老夫來看此事可成,莫平乃是南華老仙的嫡傳弟子,不但精通醫術,而且胸中才華橫溢,實是我大漢不可多得的才子,他日必然能夠名列九卿。況且莫平之女老夫也是甚是喜愛,已經收為義女,如此也可算是門當戶對了。”

楊奉卻沒有丁原心中想那麽多,心中巴不得他點頭同意呢,楊奉知道張角的小女兒便是張寧,是個三國中有名的大美女,這送上門的美女為何不要呢。要不是顧及古時候什麽婚姻全憑長輩做主的臭規矩,恐怕楊奉早就站起來同意這門親事了,此時看到楊賜雖然同意,但丁原尚有顧慮,心中不禁暗暗著急,正在這時楊賜的插話讓楊奉感到甚是興奮,嘿,楊賜的話兜到這個份上了,看來此事有門了。

果然,聽了楊賜的話之後,丁原有點心動了,稍微索了一下,便應允了這門親事。

張角見丁原同意,心中大喜,便從懷中掏出一塊價格不菲的珊瑚玉作為信物給了楊奉,但是楊奉這次來洛陽十分匆忙,並沒有帶什麽東西,頗為為難,轉眼看到楊賜的書桌,靈機一動之下,便向楊賜要了筆墨紙硯,故意在稍加索之後,當場寫了一首詩交給了張角算作信物。

這首詩其實就是在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的基礎上略作改動而成:今夜星辰今夜風,司徒府中姻緣定。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當張角輕聲讀出這首詩時,眾人皆大驚,沒想到這個生長在普通百姓人家、當過山賊的楊奉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寫出如此經典的一首詩來,眾人不由紛紛叫好,對楊奉更是刮目相看。但是,眾人更是對左慈向往,認為楊奉的這一切都是左慈傳授所得。

由於楊賜和丁原都是長輩,楊奉便不能放開飲酒,眾人也知道規矩,便紛紛向楊賜和丁原敬酒,二人今天皆是是掙足了麵子,心情極爽,每杯都是來者不拒,不多時,都有些微醉。接下來,眾人便乘著酒興,大罵宦官當道,更歎無力為朝廷鏟除張讓等宦官集團,以肅朝綱。

這時楊奉無意間看到張角聽到眾人的言語,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雖然隻是刹那間,但卻被楊奉看在眼中。楊奉心下雪亮,卻默不作聲,心中更有計較。

其實作為楊奉來說,他巴不得張角將大漢天下攪和得越亂越好,隻有這樣楊奉才能有機會實現心中的夢想。若是此時將張角揭穿,張角固然被殺不算可惜,但是大漢至少也會再延續個數十年不成問題,這並不是楊奉所希望看到的。

再說,現在張角目前並無反跡,就算楊奉現在舉報他,楊賜等人也不會相信,何況楊奉還是巴不得張角將天下攪得越亂越好呢。

但是,楊奉今晚卻是搞清楚了一件事情,張角和皇甫嵩、盧植交往,已經將二人的底細摸了個透亮,他日一旦張角舉事,二人必然不是張角的對手,而在靈帝時期,能夠被張角放在眼中、視為對手的人也隻有皇甫嵩和盧植二人而已。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張角萬萬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舉事那年的十月撒手人寰,而在張角死後,張梁和張寶不足以服眾,更是為爭奪黃巾軍的指揮權發生內訌,雖沒有大打出手,卻也導致黃巾軍四分五裂,被東漢朝廷各個擊破,從而黃巾大起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從而成就了楊奉一代名將的榮譽。

若是張角能夠多活兩年,東漢的軍隊和黃巾軍之間鹿死誰手還是未知數,畢竟張角的名字在黃巾軍中的影響力是太大了。更何況在黃巾軍中也不乏將才、帥才,如張曼成、波才、彭脫、卜已、馬相、臧霸、韓烈、褚燕等人,足以對抗東漢軍隊的將帥。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三國的能人雖然無數,但在靈帝時期,三國中很多名將謀臣都還未出山,或者是隱居山野,或者是年齡太小。而且,由於十常侍把持著朝政,即便這些人都已經出山,也未必能夠得到朝廷重用。

張角的病逝對於黃巾軍來說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張梁、張寶兄弟為了爭奪統帥之位,互不相讓,各自為政,互不相幫。而如管亥、周倉、廖化等將領不願接受張梁或張寶的指揮,便各自率部獨立,黃巾軍內部的爭鬥不息,才使得楊奉等人能夠順利平息黃巾之亂。

此時的楊奉心中頗亂,陰錯陽差之中,自己竟然成為了張角的女婿,這到底是福還是禍呢。知道此事的隻有皇甫嵩和盧植二人,二人都是楊賜和丁原的至交好友,何況此事也有三人力保之因,若論起責任,二人一個也少不掉,所以二人必然不會向皇上舉報。到了張角舉事的時候,隻要自己積極率軍進行平亂,再讓一些功勞封住這兩個老古董的嘴,讓他們認為自己大義滅親還說不定呢。

自己呢,也還可以依托這個關係,在張角臨死之前討個什麽信物之類的東西,盡量多接收些黃巾軍,也為自己以後的爭霸天下的道路集聚力量,這樣來看的話,今天和張角成了翁婿關係未嚐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