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天下

第一百零三章欲再討董

第一百零三章欲再討董

董卓進京了,掌控了朝廷的生殺大權,其實這也沒有什麽。因為隻要主上幼小可欺,自然會有人把持朝政,先前是何進,現在換成了董卓又有什麽不可呢。然而有人就很不忿,這個人就是袁紹,因為何進死了之後理所當然應該是他--袁紹來把持朝政,這樣的話袁紹便不負“四世三公”的家族榮耀,甚至於有可能成為大將軍,從而位在三公之上,也使得袁氏一門在他的手上更加輝煌。

但是,董卓的突然殺入使得袁紹的美夢徹底被擊碎,更讓袁紹惱怒的是為何沒在董卓剛剛進京,後續部隊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突然發難,以自己的一萬禁衛軍和投降的三千羽林軍的實力,董卓的五千騎兵是很容易就會被趕出洛陽城的,但是自己的猶豫錯過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的袁紹已經沒有可能再與擁有二十萬兵力大的董卓抗衡了,而且董卓還收了一個萬人難敵的呂布。

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袁紹看著董卓怎麽看怎麽醜,怎麽看怎麽都不順眼,今天聽到董卓要廢掉少帝,另立陳留王劉聰為帝,袁紹的心中便煩煩的。但是,袁紹心想,董卓現在畢竟勢力龐大,不但袁氏一門已經無法與之抗衡,其他諸如三公九卿也必然也不敢再有異議。

袁紹猜得不錯,董卓在三公府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廢掉當今少帝,改立陳留王為帝的時候,竟然沒有一人敢起身說話,都是怕了身後的那些帶甲士兵手中明晃晃的寶劍,更是害怕董卓身旁手持方天畫戟的威風凜凜的呂布。

董卓的話是這樣說得:“公等皆知,天子乃是天下威儀所在,是萬民之主,然而當今天子卻暗弱無能,不如陳留王聰穎好學,可成大器。卓想依伊尹、霍光故事,廢掉當今皇上,而另立陳留王為帝,並請太後歸政,以應天順人,汝等以為如何?”

但是,出乎袁紹意料之外的是,雖然三公九卿無人敢動,但是身為九卿中少府屬官的尚書盧植,卻站起身來大義凜然地對董卓道:“明公方才提到的‘依伊尹、霍光故事’,盧植實在是不敢苟同呀。”

董卓實在沒想到竟然還有人敢站出來反對,並且此人還不是三公九卿,隻是一個小小的尚書,登時拉長了臉,沉聲問道:“嗯,盧植,你這話是何意思,本司空為何不能仿效伊尹、霍光廢帝另立?”

雖然看到董卓拉長了臉,很不高興,但是盧植並沒有絲毫害怕,繼續道:“司空大人應該知道,昔日太甲晦暗不明,伊尹才將他流放於桐宮的;昌邑王登位僅二十七日,卻作惡三千餘件,使得民心大憤,大將軍霍光為了順應民意,這才祭告太廟,然後將其廢棄。然而當今主上雖然年幼,卻是聰穎好學,且登基以來並無半點過錯,朝中眾位大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司空大人久在西涼,於朝中諸事不太清楚,更何況,以植來看,司空大人雖然熱衷關心國事,卻無伊尹、霍光之大才,又何必要進行‘廢立’之事呢?豈不聞聖人所雲‘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則篡’乎?”

盧植此人為人剛烈,原本對董卓在洛陽城中的飛揚跋扈就很不滿意,隻不過董卓雖然有點囂張,卻還沒有做很出格的事情,如今董卓竟然要廢少帝而立陳留王為帝,盧植便忍不住站起來對董卓進行譏笑挖苦,渾然不覺說話有點重了,已經使董卓無法下台了。盧植的話音剛落,百官便紛紛為盧植擔心起來,依照董卓的脾氣,這樣的話是絕對受不了的,很可能會拿盧植開刀。

果然,董卓大怒,大聲咆哮道:“盧子幹,汝竟然敢侮辱於我。”當盧植說他“於朝中諸事不太清楚”的時候,董卓的右手已經握住了寶劍,當盧植說他“無伊尹之誌則篡”的時候,董卓已經將寶劍拔出,並且衝了下去要殺盧植,兩旁的帶甲武士早已將盧植的雙臂扭住,隻等董卓的一劍。

宴會上頓時一片喧嘩,就連袁紹也沒想到盧植竟然有這麽大的膽子,竟敢當麵譏諷董卓,心中不禁對其甚是敬佩,遊俠的心態使得袁紹不自覺將右手放在了寶劍的劍柄上,大有衝上去要救盧植的舉動,但是身旁伸來的一隻手將袁紹的右手緊緊按住,袁紹轉頭一看,正是自己的叔父袁槐,隻見袁槐輕輕搖了搖頭,袁紹便將右手輕輕從寶劍上挪開。剛才隻是刹那間的衝動,現在要讓袁紹再來一次的話,袁紹是不會再那樣衝動了。

雖然明知必死,盧植心中卻沒有絲毫的緊張和害怕,反倒是異常的冷靜,神情泰然。就在這危急時刻,眼看盧植就要命喪當場,有一個人坐不住了,這個人就是蔡邕。剛從江東回來不久,就遇到了董卓進京的事情。

董卓掌控朝政之後,聽從了李儒的勸告,大量起用了海內名士,蔡邕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蔡邕當初得罪靈帝,為了躲避禍端,蔡邕便打著去到江東尋訪逆徒顧雍的名義,在江東躲禍數年,這次剛剛回來不久,便被董卓複其舊職。然後竟然在一個月之內連升三級,由祭酒補侍禦史,又轉持書禦史,遷尚書,這件事情使得董卓在“清流”一派得到了很好的名聲。

蔡邕平時與盧植甚是友善,並且當年蔡邕罪徙朔方的時候,盧植曾上書為其求情,這件事情蔡邕一直銘記在心,並且一直也在尋找機會想報答盧植的恩情,這次蔡邕覺得機會來了,便唯唯諾諾起身到董卓身前,顫聲勸道:“明公不可如此,盧尚書乃是海內大儒,若是加害,則天下人將為之震怖。其言論方才雖有得罪明公之處,明公若是不計其罪,方顯明公寬宏大量之風,請明公明鑒。”

董卓聽了蔡邕的話,覺得甚是有理,現在董卓最需要的便是一個寬宏大量的好名聲,殺一個盧植不足為難,隻是若是落了一個不能容人的壞名聲就得不償失了,何況盧植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蔡邕。

既然蔡邕求情,董卓正好藉此下台,收起寶劍,用手指指著盧植道:“盧植,今日雖然你對本司空言有不敬,但是看在蔡尚書為你求情的份上,本司空便不再與你計較,還不與我速速退下。”

盧植嘿嘿冷笑數聲,也沒有再回到他原來坐的席位上,而是大步向外走去。董卓大怒,看著盧植的背影幾乎又想拔出寶劍撲上去,但是想起方才蔡邕的話,董卓終於還是強忍住心中的怒火,也是嘿嘿兩聲幹笑,不再與盧植計較,就此作罷。

但是廢立之事卻未就此作罷,待盧植的身影不見之後,董卓將右手放在寶劍的劍柄上,粗聲道:“還有誰人反對?”本來以董卓想來,應該不會再有人反對了,沒想到又聽到了一個反對的聲音,這第二個跳出來反對的人正是袁紹。

袁紹看到盧植的剛烈,心中甚是敬佩,此時聽到董卓又在這裏大呼小叫,心中大怒,一個衝動,便站了起來,但是當即便後悔了,可又不能坐下,隻得硬著頭皮道:“當今天子即位不久,並無任何失德之處,就此理論廢立之事,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

董卓大怒,沒想到今日竟然這麽多人出來反對,先有盧植,後有袁紹,盧植乃是海內大儒,又有蔡邕為其求情,自己不能將他怎樣。你個小小的袁紹也敢出來反對,難道我不敢殺盧植就不敢殺你嗎,正好可將你的禁衛軍收過來。

董卓拔出寶劍怒喝道:“袁紹,你這乳臭未幹的小兒,也敢頂撞於老夫。如今天下大事皆有老夫來決定,你又豈敢多言,莫非是嫌老夫的寶劍不利嗎?”

袁紹此刻也豁出去了,反正已經站出來了,又不能弱了袁家的名頭,便壯起膽子,也拔出腰間的寶劍,怒喝道:“董卓,你的劍雖然鋒利,難道我的寶劍未必就不鋒利,視看天下間大丈夫豈能隻有你一人。”

董卓大怒,就要下令就地誅殺袁紹,卻見李儒慌慌張張從後麵跑來,拉住董卓的衣袖道:“大事未定,不可妄殺。”袁槐、王允、楊彪等人也趕緊起身為袁紹求情,董卓這才作罷。袁紹也是怒氣衝衝,提著寶劍,匆匆離去。

由於盧植和袁紹這樣一鬧,廢立之事隻能先暫時放一放,但董卓卻並沒有就此放棄。

經曆了上次的教訓之後,董卓決定先拿三公開刀,樹立自己的威信,然後再說廢立之事。於是,在九月,董卓便重組了三公,任命太尉楊彪為大司馬,封襄賁侯,自己擔任太尉,兼前將軍,並加賜代表皇帝權力的符節,以及作為儀仗的斧鉞和虎賁衛士,進封為侯,任命原司空劉弘為司空,任命豫州牧黃琬為司徒。

到了十一月份,在董卓的要挾之下,少帝劉辨任命董卓為相國,特允許他在參拜皇帝時不唱名,上朝不趨行,佩劍穿鞋上殿。十二月,董卓再次重組三公,任命司徒黃琬為太尉,大司馬楊彪為司徒,光祿勳荀爽為司空。

董卓此時也想作一番伊尹、霍光般的成就,所以聽從了尚書、武威人周毖,城門校尉、汝南人伍瓊的勸說,征召天下有名望的士人,以爭取民心,矯正桓帝、靈帝時的弊政,淘汰貪髒枉法與不稱職的官員,選拔被壓抑的人才,如征召未作過官的士人荀爽、陳紀、韓融、申屠蟠入朝任職。又派使者到荀爽家鄉去任命他為平原國相,荀爽赴任途中走到宛陵,又被任命為光祿勳。荀爽到任辦公三天,又升任司空。從他被征召,到升任三公,一共九十三天。

董卓又任命陳紀為五官中郎將,韓融為大鴻臚,陳紀是陳軒的兒子,韓融是韓韶的兒子。荀爽等人都害怕董卓的殘暴,被征召就不敢不來,隻有申屠蟠接到被征召的命令後沒有動身,別人都勸他前往,他笑而不答。董卓到底沒能勉強他作官,他活到七十餘歲,在家壽終正寢。

除此之外,董卓還任命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牧,陳留人孔伷為豫州牧,東平人張邈為陳留太守,穎川人張谘為南陽太守。董卓自己的親信都沒有擔任高官,隻是在軍隊中擔任中郎將、校尉一類的職務。

經過對朝廷官員的一番任命,尤其是兩次重組三公,廢立之事再無人敢站出來反對,於是此事便成定局。少帝由十二旒的冕被換成了七旒的冕,一下子從皇上便成了弘農王,而十二歲的陳留王劉聰則在董卓的操縱下,成為了大漢朝的倒數第二位皇帝。

不久,董卓以劉辯寫得一首詩頗有怨言為理由,使人賜死了劉辨,本來董卓也想殺掉何太後,但是見到何太後的美豔之後,董卓便改了主意,強行霸占了何太後,何太後此後便成了董卓的禁臠,直到後來楊奉從董卓手中將其救出,何太後的噩夢才算真正結束,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少帝劉辯被殺的消息傳到青州,永年公主劉慕自是哭得死去活來,雖然劉慕並非何太後親生,和劉辯不是同父同母的姐弟,但是劉慕自小就和弟弟劉辯關係甚好,此刻聽到劉辯被殺的消息,加上前一段時間的宮闈驚變,劉慕如何能不傷心。

劉慕雖然自小生活在深宮之內,卻毫無那些公主們的嬌氣和任性,相反,劉慕自小就十分聰明乖巧,知書達理,這也是劉慕能從眾多的公主中脫穎而出受到靈帝極其喜愛的一個主要原因,雖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劉慕在公主們當中相貌是最好的。

劉慕也曾聽到或者親眼見到大漢在父皇的統治下,一日不如一日,父皇的奢侈**的生活,張讓等人的搬弄是非,朝臣之間的爭鬥,加上各地叛亂不斷,最後竟至發生了規模浩大的黃巾大起義,劉慕心中早就擔憂了大漢的命運,同時更是擔憂自己的命運。

直到後來,橫空出現了一個楊奉,不但有著五步成詩的超人才華,更是幾乎以一己之力平定了百萬之眾的黃巾大起義,最後以兩萬的兵力大敗入侵青州的二十多萬黃巾餘孽,威震天下,年紀輕輕便被封為青州牧。劉慕正是少女懷春時候,乍聞這樣的少年英雄,又聽聞楊奉長相英俊,自是芳心暗許,便央求父皇將自己許配給楊奉,本來這對於一個女孩子家來說,是羞於啟口的事情,但是慧質蘭心的劉慕心知若是自己不開口,錯過了這樁婚事,他日自己的命運將不知如何呢。

劉慕的情緒變化被楊奉瞧在眼中,心中不禁對她心生憐憫,與王綿等人一起去勸過劉慕數次,希望她能將事情看開,畢竟已經發生了,楊奉還許諾,不日就將便邀天下群雄,合兵一處,共討董卓,劉慕的心情這才稍稍好了一些。

這天一早,楊奉從劉慕和伏壽的粉臂**的糾纏中起來,在劉慕和伏壽二人的服侍下,穿衣整冠,匆匆吃了點早飯,便到議事廳走去。本來,以劉慕和伏壽的身份,自是須等到大婚之事才能與楊奉同房,但是楊奉又豈是那種看著美色在身邊卻不能動的人,在他死皮賴臉地糾纏下,劉慕和伏壽在繼貂蟬之後也相繼“陣亡”,畢竟楊奉府中的丫鬟除了春雪四人之外,便是樊娟諸女,此事倒也不會被傳出去,否則的話,若沒有楊奉一再強調這一點,劉慕和伏壽自是不會同意此事。

今天,楊奉要與手下眾人商議一件大事,這件事就是搶在曹操之前先舉義旗討伐董卓。

即使沒有劉慕,楊奉也想過自己率先舉起義旗,討伐董卓。因為在真實的曆史上,除了曹操追擊董卓被伏擊之外,所謂的關東聯軍討伐董卓隻是一句空話,根本沒有實質性的內容,什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皆是羅貫中虛構的,這一次,楊奉準備將《三國演義》的虛擬場景搬到現實中來。

來到議事廳的時候,郭嘉、田豐、徐宣早早已經在等候了。見到楊奉進門,三人連忙站起,躬身道了一聲:“主公,早。”

楊奉一擺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禮,邊向坐席走去邊道:“看來還是奉遲到了。”

坐好之後,楊奉開始了今天的話題:“今日召集你們三人來此乃是商議一件重要事情,董卓廢少帝而立陳留王以及逼死少帝之事你們想必也聽說了吧,奉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以及對於這件事情我們該持什麽態度?”

三人都是聰明極頂的人,早在昨日楊奉派人通知今早議事的時候便已猜到必然和此事有關,於是田豐首先道:“董卓廢帝另立,**後宮,逆天行事,早已惹得天怒人怨,主公可高呼一聲,以駙馬的身份號令天下諸侯共討之。”

田豐這句話不由提醒了楊奉,這幾日楊奉一直苦惱於曆史上的討董真相,袁紹此人並不以討董為重,隻是借此事提高自己的名聲而已,使得諸路諸侯並不能團結一心。楊奉卻渾然忘了自己已是駙馬的身份,更是皇上的大舅哥,不但是有理由,而且是更有號召力。

徐宣微一沉吟,輕輕搖了搖頭道:“以宣來看,此事並不容易。雖然遍邀天下諸侯容易,若是想讓大家都能一心一意討伐董卓,卻非易事。須知主公雖然心懷討董之心,然而其他各路諸侯卻不一定如此,說不定隻是借此事提高自己的名聲也未可知。”

這正是楊奉心中最擔心的一點,聽到徐宣說到此處,忙問道:“伯識可是有什麽良策?”

徐宣微微一笑道:“良策倒是沒有,餿主意倒是有一個,不知主公可願采納?”

楊奉不禁一愣,餿主意,轉而一想,如今自己的到來已經改變了很多發展,說不定這次的董卓也許真的會和曆史上的不一樣呢,於是道:“嗬嗬,伯識之計豈能稱為餿主意呢,既有良策,伯識速速道來。”

徐宣詭異一笑,道:“天下諸侯之中,能與主公有著相同的號召力者,袁紹也,隻要主公能夠略施小計,借董卓之手殺掉太傅袁槐,則袁紹必反無疑。隻要能將袁紹逼反,袁氏昔日舊臣必然隨之響應,則討董之事成矣。”

曆史上,袁紹雖然被推舉為盟主卻是並不積極進兵,反倒是日夜在軍營中飲酒作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袁槐在洛陽,一旦袁紹動真格的,恐怕袁槐一家性命難保。因為根據史書記載,袁槐並未遭到董卓的毒手,可見董卓也看出袁紹隻是搖旗呐喊而已,並不是真的敢向自己動武。

楊奉先是大喜,隨後又頗有憂慮:“伯識之計雖妙,隻是袁槐老奸巨猾,素來未與董卓唱過反調,何況袁家乃是四世三公,舊臣遍布天下,董卓豈能輕易對袁槐動手?”

楊奉擔憂的也有道理,董卓正在收攬人心,必不會輕易對袁槐動手。

一直沒有說話的郭嘉這時候忽然輕輕一笑道:“主公勿慮,此事不難。主公隻管高舉義旗,討伐董卓,無論袁紹是否參加此事。主公隻需派人將一封書信送入洛陽,使其故意落到董卓手中,此信需以袁紹名義寫,大意就是讓袁槐以為內應。董卓見信必然大怒,定會將袁槐一家全部斬首,事後董卓也許會明白這隻是一個圈套,然而袁家滿門已死,袁紹必反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