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霸天下

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

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

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春節剛過,楊奉便按照徐宣和郭嘉的安排在臨淄高舉義旗,以駙馬的名義遍邀天下諸侯共討董卓。同時楊奉也是積極整軍備戰,率軍兩萬,並帶著趙雲、韓烈、太史慈、典韋、許褚等將開往陳留郡的酸棗等待各路諸侯。

本來這一次楊奉沒打算帶郭嘉、田豐或徐宣其中任一前去,畢竟這一次並非青州軍單獨作戰,而且諸侯心不齊,成不了大事。但是,臨行前郭嘉對楊奉道:“主公,嘉有一個好友隱居在東郡,這次嘉想勸他出山相助主公,請主公讓嘉跟隨一同前往。”

楊奉一聽,郭嘉的好友必是厲害人物,於是問道:“奉孝之友叫什麽名字?”

郭嘉緩緩說:“此人姓程名立,字仲德。”

楊奉大喜道:“奉早就聽說過此人的大名,這次應當親自拜訪,奉孝可隨奉前往。”

於是,就在楊奉發出討董檄文的第三天,楊奉便在青州誓師西進。自然,在誓師之前,楊奉與王綿、劉幕、伏壽、褚蘭、卞玉、欒靈、貂蟬諸女自是一番依依不舍,揮淚送別,用一句老話,就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自初平元年春正月到三月,楊奉發出檄文之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主要有十二鎮。第一鎮,後將軍袁術;第二鎮,冀州牧韓馥;第三鎮,豫州牧孔伷;第四鎮,兗州牧劉岱;第五鎮,河內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一鎮,都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二鎮便是曹操。

另外還有並州牧丁原因病不能親自領兵前來,命令大將臧霸統兵一萬前來加盟,因為考慮到楊奉與丁原的關係,所以並未將臧霸算作是一路諸侯。

袁紹自上次在司空府中因為廢立之事得罪了董卓,便不敢再在洛陽呆下去,將司隸校尉的印信封掛起來,帶著顏良、文醜等近身親隨離京到了冀州。董卓本欲下令捉拿袁紹,但是後來在李儒的勸說下,董卓為表大度,不計前嫌,封袁紹為渤海太守,都鄉侯,於是袁紹便在河內屯兵,以為討董。

曹操也是因為不願接受董卓的驍騎校尉一職,又害怕董卓加害,便回到譙縣,散盡家財,招兵買馬,打算討伐董卓。曹操之父曹嵩曾官居太尉,家中頗有資產,曹嵩全力支持曹操起兵,曹操原本部下就有族弟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是以很快曹操也擁有戰將數員,士兵五千人,日夜操練。就在曹操準備遍邀天下諸侯起兵討董的時候,得知楊奉已經先自己一步樹立義旗討伐董卓,於是曹操便馬上起兵響應,率領手下的五千兵馬來到酸棗參加會盟。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五萬,有一二萬,各領文官武將,相應起兵。不幾日,眾諸侯陸續到達,各自安營下寨,大軍竟有三十萬之多,營帳連綿有二百餘裏,聲勢甚為浩大。各色旌旗飄灑,金弋鐵馬,如此宏大的場麵不禁讓楊奉、趙雲等人興奮不已。

雖然共有十三路諸侯,但是真正帶兵開到酸棗的,卻隻有九路諸侯。其他幾路諸侯卻分散各地,如袁紹和河內太守王匡駐軍河內,冀州牧韓馥留守鄴城,供應軍糧,豫州牧孔伷駐軍穎川,後將軍袁術駐軍魯陽。

在《三國誌》魏略太祖傳的記載中,關於諸侯討董的經過可謂是一筆帶過,從董卓下令遷都長安,到後來董卓最後一個到達長安中間的數月沒有任何記載。《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原是蜀國人,並且陳壽師從譙周,所以注定了陳壽的《三國誌》前麵簡略後麵詳盡。

其原因不難想象,劉備從討伐黃巾起,直到建立蜀國的這數十年中,在前麵基本上沒有什麽大的業績,直到後來在荊州才算是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並有諸如諸葛亮、龐統等人的輔佐,才可以真正建功立業。所以,陳壽寫《三國誌》也是將前麵的內容盡量簡略,諸侯討董便是其一。

楊奉心知袁紹兄弟現在不敢來到酸棗乃是害怕其叔父袁槐遭到董卓的毒手,而韓馥、王匡、孔伷乃是袁氏舊吏,自然是同袁紹共進退了。不過郭嘉的毒計已出,此時郭嘉找人模仿袁紹手筆寫的那封信也恐怕也已經送到了洛陽,估計過不了幾天袁紹就會咬牙切齒率軍來到酸棗,韓馥、王匡、孔伷、袁術自是一個也少不了。到時候這盟主之位自己最好還是讓他來做,想到這裏,楊奉臉上不禁露出陰森森的笑容。次日,身為地主的陳留太守張邈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推選盟主和進兵之策。東郡太守喬瑁第一個出列發表意見道:“孟卓所言極是,這次我等奉大義討伐董賊,必然要推選盟主,眾諸侯都要聽盟主約束,然後進兵。”

張邈聽了,心中暗暗得意,待喬瑁歸列之後,便站起身道:“本次眾諸侯能夠合兵一處共討董卓,為天下除害,實是青州牧楊大人的振臂一呼,更何況,楊大人更是前朝駙馬,當朝國舅,這盟主之位自然是非楊大人莫屬,眾人以為如何?”

眾人皆道:“如此甚好,非楊大人莫屬。”

楊奉連忙站起推卻道:“不可,楊奉年輕,資曆尚淺,不堪擔此重任,以奉來看,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又是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袞州牧劉岱起身道:“獻之此言差矣,獻之遍邀天下諸侯會盟酸棗,以為討董,然而袁本初卻隻是屯兵河內,並未帶兵前來,隻此一點袁本初便當不得那天下諸侯的盟主,還望獻之不要推卻,就此盟主之位。”

劉岱乃是宗室之人,楊奉是劉家的女婿,算起來兩人也能有點關係,何況他素來看不起袁紹這種打著“四世三公”的牌子滿大街亂吆喝的人,言語之間自然是向著有著當朝國舅身份的楊奉。

如果大家能夠真心討董,即便大家不推薦,他也會搶著做這盟主,隻是楊奉早知討董的結果,是以這一次並不想當這個盟主,否則聽了劉岱的話必然會卻之不恭的,於是急忙再次謙恭道:“公山好意,楊奉心領了,此次乃是討董大計,為少帝複仇,為萬民除害,是為天下蒼生謀福,盟主一職自當慎重,論名望資曆,非袁本初莫屬。奉當身先士卒,以為前驅。”

劉岱見楊奉之意甚是堅決,遂不再多言,劉岱也曾聽說楊奉和袁紹不和之事,看到楊奉能為大事而放棄個人恩怨,心中對楊奉是更為敬佩。於是,眾人便派人通知袁紹其被推舉為盟主之事,讓其親來酸棗主持大局。

袁紹接到關東同盟的書信,心下不禁猶豫起來,這可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一旦成為了關東盟軍的首領,若是真的能夠殺入洛陽,將董卓一幫人等盡數誅除,這大將軍的職位必然非自己莫屬。但是,袁紹又不能不考慮身在董卓眼皮子底下的叔父袁槐一家老小,若是自己真的帶兵攻打洛陽,叔父袁槐一家必然首先遭到董卓的毒手,這樣的話縱然日後成為了權傾天下的大將軍,卻也會被冠以不孝的罪名。

這時候,袁紹的幾個謀士也已經到了,他們分別是逢紀、許攸、審配、郭圖。袁紹便將書信給眾人一看,袁紹此刻正沒有主意,是以極想聽聽手下這幫謀臣的意見,而且最希望他們的意見都是一樣的,這樣袁紹才能下得了最後的決心,才不會後悔。

審配首先道:“主公,此乃天賜良機,主公不可錯過。隻要主公能夠成為十三路諸侯的盟主,率領數十萬大軍殺入洛陽勤王,這大權必然會掌控在主公手中,到那時候三公之人任由主公挑選,就是成為大將軍也不是難事,主公需早下決心。”審配的一席話正好說到讓袁紹最為心動的地方。

審配的話音剛落,郭圖搖搖頭道:“主公不可,老太傅一家都在洛陽城內,一旦主公率軍攻打洛陽,老太傅一家百餘口人勢必會遭到董卓的毒手。若是主公能夠殺進洛陽,鏟除董卓,還能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倘若事有未成,而且還壞了老太傅一家的性命,主公豈非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著袁紹漸漸陰沉的臉,許攸知道袁紹此時心中已亂,小眼一轉,計上心來,道:“主公,攸有一計,可保老太傅一家無虞。”

袁紹知許攸平日主意甚多,大喜道:“子遠既有良策教我,可速速道來。”

許攸得意地瞟了郭圖、審配、逢紀一眼,道:“主公目前隻是屯兵河內,並未親臨酸棗參加會盟,董卓必然不會將注意力放到主公身上,主公可趁機派遣顏良、文醜二位將率領數百死士秘密潛入洛陽,將老太傅和伯母大人一同接到此處,如此主公便可毫無顧慮地接受盟主一職。”

袁紹大喜道:“此計若能成功,子遠當為首功。”於是,袁紹便派顏良、文醜二人率領三百死士星夜趕到洛陽,欲將袁槐一家暗中救出,而袁紹則親率大軍不急不慢地到酸棗會盟。

聽說袁紹率軍來到,眾諸侯急忙聯袂相迎。但是,當他們看到袁紹一身孝服,滿臉悲毅的時候,都不禁驚呆了,隻有楊奉心下透亮,必然是郭嘉的計策成功了,袁槐一家被董卓殺害了,所以袁紹才會這一身裝束。

曹操素與袁紹交好,此刻看到袁紹如此裝束,心中隱隱覺必是老太傅袁槐家中出事了,於是不禁關切問道:“本初這是……莫非是……”這種話確實不好問,雖然知道袁紹之父早亡,然其母尚在,並住在袁槐府中,袁紹之所以披掛戴孝,必是其母或其叔父出事了,所以萬一問錯了,豈不尷尬,所以曹操也隻能用半語來問。

袁紹聽得曹操之言,頓時一臉恨樣,牙咬的咯吱咯吱響:“董卓老賊,竟然殺害我叔父全家,我母親和我叔父盡皆遭到董賊的毒手。此仇不報,我袁紹誓不為人,諸公可為作證,非是董卓死便是我袁紹亡。”

原來,顏良、文醜二人率領三百死士星夜趕到洛陽,豈不料剛剛進入洛陽,便已經聽說老太傅袁槐一家百餘口盡數被董卓殺害,理由就是袁紹、袁術兄弟參與關東叛軍,與朝廷作對,袁槐則暗中與關東叛軍勾結,以為內應。顏良、文醜無奈,隻得趁著晚上將袁槐與袁紹之母的屍首偷偷抬走,趕回河內。

聽了袁紹的描述,眾人皆罵董卓。張邈勸道:“人死不能複生,本初兄尚請節哀,董賊不但是本初兄之仇人,更是天下人之仇人,我等聚兵於此正是為了天下蒼生討伐董卓,以順天意。隻要我等能夠齊心協力,本初兄不日便可得報大仇,更為天下除一國賊。”

眾人皆稱是。

袁紹又道:“紹啟程之時,已經以盟主身份命令冀州韓州牧、豫州孔州牧、河內王太守以及吾弟袁公路即可來酸棗會盟,估計眾人今日即可到達。”

張邈大喜道:“如此一來,我等十三路諸侯就可盡數在此,討董之事必成無疑。”

曹操道:“本初遠來疲憊,可下去休息,我等在此等候公路等人。待明日一早,我十三路諸侯即可歃血會盟,同誅董卓,為國鋤奸,眾人以為如何?”

楊奉接口道:“孟德所言甚是,正該如此,本初可先行休息。”

袁紹一路急行,確實也很疲憊了,於是也就不再客氣,自顧下去休息了。之後,冀州韓馥、豫州孔伷、河內王匡和袁術也一一到來,至此,十三路諸侯已經全部到齊,這一切都在楊奉的預料之中,應該不會發生曆史上的眾諸侯除曹操之外無一積極進兵之現象了。

次日一早,張邈命人築台三層,遍列五方五色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眾諸侯請袁紹登壇。隻見袁紹早已一改昨日之戚容麵貌,而是英氣勃發,颯爽飄逸,得眾人相請便慨然而上,焚香數拜。當場宣讀昨日楊奉所寫的盟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恐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眾人因袁紹辭氣慷慨,都是涕泗橫流。這一番宣誓下來,幾乎讓人分不清究竟袁紹是心存漢室,心痛於董卓誤國,皇上備受欺淩,還是因為其叔父一家百餘口人的不幸遭難而傷懷,恐怕這個答案也隻有袁紹一人才能知道了。

接下來便是歃血為盟,歃血完畢,袁紹下壇。然後,眾人扶袁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齡分列坐定。袁紹手持酒杯,敬天敬地敬皇上,然後再向眾諸侯一一敬酒,以為誠意,行酒數巡後,袁紹將酒杯放在案上,道:“袁紹不才,既蒙諸公不棄,推舉為盟主,自當一視同仁,號令嚴明,不分官爵年幼。”

眾人皆道:“盟主所言甚是,我等自當謹遵盟主號令。”

袁紹點了點頭,繼續道:“董卓勢大,我等不可小覷。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得探馬相報,董卓在洛陽城內大軍已經達到了三十萬之眾,我諸侯聯軍合在一起也隻有三十萬,故我等需上下同心,以為整體,才有戰勝董卓的可能。”

眾人又道:“謹遵盟主統一調遣,不敢懷有異心。”

袁紹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再次點了點頭,道:“董賊兵力與我盟軍相當,而且又占有地形優勢,手下更有呂布、華雄等萬夫難敵的猛將,我等不可小覷對手。以紹之意,可令我弟袁公路總督糧草,應付諸營,不可使糧草有缺。更須有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下各人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話音剛落,隻見一人一捋衣甲,出列道:“孫堅願為前部。”眾人一看,原來是後將軍袁術麾下、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楊奉又仔細打量孫堅,見他眉毛粗長,雙眼有神,臉龐白淨,八字黑須,站在麵前,氣勢不凡,頗有王侯氣概。

袁紹將孫堅自告奮勇,大喜道:“文台素有江東猛虎之稱,可當此任。”孫堅得令大喜,立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

諸侯散去後,楊奉等人回到自己的營帳,楊奉道:“孫堅此去必敗無疑。”

眾人聽得一頭霧水,韓烈更是不解道:“孫堅這個人,韓烈倒是知之甚詳,在黃巾之亂中,他表現甚是勇烈,並且武藝高強,手下程普、黃蓋等也都是猛將。並且傳聞孫堅乃是孫武後人,深知兵法,用兵有度,韓烈在黃巾軍之時,就曾聽說,黃巾軍中數員大將均喪命於孫堅手中,主公為何斷定孫堅此次必敗?”

楊奉看到郭嘉沉思了一會,便點頭微笑起來,知道他已明白了,於是說:“奉孝已經明白了,就由奉孝來說吧。”

郭嘉一聽主公點到了自己,也不推辭,道:“孫堅雖勇,然而督糧之人,卻是袁術,此人忌妒心強,必不願見孫堅立此頭功,而不發或遲發糧草。孫堅雖猛,但是如果大軍沒有糧草,如何能夠不敗?”

趙雲、太史慈、韓烈方始恍然大悟,齊聲佩服。

楊奉又道:“袁氏樹恩四世,曆代公侯。袁本初此人,乃是空有其名,不得其實,如此大事,獨斷獨行,也不與眾諸候商議,日久必為董賊所敗。”

郭嘉點頭道:“主公言之有理,我等當早作準備。”

楊奉豈能不知,隻是笑笑,點頭稱是,忽然想起一事,忙喚趙雲上前,教引兩千快馬輕騎如此如此,趙雲領命之後,星夜倍道而去。這時士兵傳命道,盟主已下令大軍向汜水關徐徐開進。

卻說孫堅帶領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而去。守關將士連夜流星馬往洛陽告急。董卓在殺了袁槐一家之後便知道中了別人的借刀殺人之計了,隻是苦於不知用計之人是誰,此刻又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大驚,急忙加封華雄為驍騎校尉,撥給其馬步軍五萬,並讓李肅、胡軫、趙岑為副將火速赴關應敵。

次日,孫堅領大軍至關前,自己一馬當先,隻見他身披爛銀鎧,裹赤幘,手橫古錠刀,騎花鬃馬,威風懍懍。眾將在他身後一字排開,左邊是使鐵脊蛇矛的程普;過來一位是使鞭的黃蓋;第三個是韓當,使一口大刀;最後一位是手拿雙刀的祖茂。

孫堅指著關上大罵道:“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華雄大怒,正待出關大戰。副將胡軫自告奮勇道:“殺雞焉用牛刀,待末將前去誅殺孫堅。”華雄轉怒為喜,令胡軫引兵五千出關應戰。

程普見關下城門大下,接著衝出一敵將來,程普二話不說,飛馬挺矛,直取胡軫。兩人沒鬥數回合,程普一槍刺中胡軫咽喉,後者死於馬下。

孫堅見狀,急令鼓手,揮軍衝殺。衝到關前,無奈關上矢石如雨,士兵傷亡甚多。孫堅見久攻不下,隻好鳴金收兵,退回至梁東。同時一邊差人向袁紹報喜,一邊派人至袁術處催糧。

袁術得信後,正準備發糧,手下有人進言:“孫堅乃是江東猛虎,雖在主公帳下,卻非真心隨侍主公,若是一旦打破洛陽,殺了董卓,主公豈能再約束之,今不與之糧草,彼軍必散。”袁術從之,不發軍糧。

楊奉不敢保證袁術真如《三國演義》中所描寫,聽信手下讒言而沒有及時發糧,畢竟孫堅現在也是袁術手下,所以派人買通了袁術手下謀士,才有了此人進獻讒言,袁術果真沒有給孫堅發糧之事。

沒出幾日,孫堅缺糧,軍中大亂,有細作報到華雄那裏。李肅出謀道:“孫堅無糧,軍心煥散,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攻打孫堅前寨,孫堅必然手到擒來。”華雄采用李肅的計策,下令軍士飽餐之後乘夜下關。

孫堅無糧數日,士兵沒有了戰鬥力,忽遭華雄大軍前後夾擊,於是大敗。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將,不敢戀戰,保了孫堅便走。不料正好遇到華雄,大殺一場。祖茂斷後,孫堅等人於小路逃脫。孫堅正在奔逃間,突然聽到馬蹄亂響,一彪軍馬攔住孫堅去路,盡是白馬精騎,勇悍無比,當先一員大將,銀甲長槍,甚是威武。孫堅大驚道:“沒想到華雄在此還有伏兵,看來我孫堅今日要喪命於此!”

出乎孫堅意料,月色下隻聽那將高呼:“來者莫非是孫文台將軍嗎?我乃青州牧楊奉部下大將趙雲趙子龍。奉我家主公將令,特來相助。”

孫堅大喜道:“有勞將軍!”遂與趙雲合兵一處,回軍來戰華雄。

且說那祖茂被華雄追得急,逃脫不掉,隻好回身來戰,戰不十回合,已是氣力不支,眼看就要喪命於華雄刀下。

忽聽弓弦響處,一箭直取華雄,華雄急忙堪堪閃過,頓時驚出一身冷汗。祖茂方才得以逃脫。華雄急忙看去,隻見明月下一員白袍小將,躍馬引弓,大呼:“助惡匹夫,敢傷我諸侯聯軍大將,教你認得趙雲神箭!”說完又是一箭,華雄急忙再次閃躲,但是深夜之中,看不甚清,箭把頭盔射掉。

華雄頓時嚇得魂飛膽喪,知道敵方已有強援,更怕對方繼續射箭,不敢久留,於是便撥馬便退,孫堅等人趁此機會連忙撤退50裏外。

孫堅等收拾軍馬屯紮,與四將徑來謝趙雲。孫堅再次拜感歎道:“若非子龍遠來援我,孫堅必然狼狽大敗,性命不保!”

祖茂也拜伏於地道:“若非子龍相救,祖茂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趙雲遜謝曰:“我家主公早就聽說孫將軍的大名,好生仰慕,隻恨無緣相識。知道會有今夜之事,特命趙雲倍道來助。”

孫堅大驚道:“楊大人難道會未卜先知?莫非是神人不成?”於是遣人星夜報知袁紹此事,一麵徑與趙雲在泗水關外等候袁紹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