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572 傻眼

隻不過傳說中的大帝彼得又一次失望了,他的算計完全落空了,查理的手下李恩斯科德再次擊敗了薩克森人,迫使彼得大帝不得不放棄重炮和輜重慌慌張張趕緊跑路,而查理則一直追擊到了平斯克才放過跑得快的彼得大帝。

在這之後,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準備全力解決奧古斯特的查理遇到了一個小麻煩。在他吊打彼得大帝的時候,英國人及其盟友也剛剛獲得了拉米伊之戰的勝利,這時候是不希望歐洲大陸腹地出現幺蛾子的,而查理的強勢就引起了英國人的警惕,他們懷疑查理是受了路易十四收買前來搞破壞的。謹慎的英國人派出了他們一代戰神馬爾伯勒公爵前往查看查理的虛實。

說起這位馬爾伯勒公爵,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還記得我們的老朋友丘吉爾嗎?丘吉爾跟這位馬爾伯勒公爵可是關係匪淺,具體點說第一代馬爾伯勒公爵是丘吉爾的直係老祖。

馬爾伯勒公爵,或者直呼其名約翰.丘吉爾,這位第一代馬爾伯勒公爵是溫斯頓.丘吉爾爵士的兒子(千萬不要誤解,這個溫斯頓真心不是後來的老煙鬼)。

這位約翰.丘吉爾可以說是英國最傑出的軍事天才,當然,關於這位第一代馬爾伯勒公爵也不盡然是良好的評價,至少跟後來的首相大人一樣,他也是相當擅長玩弄權術是個不折不扣的謀略家(或者說陰謀家),而且其性格極其堅毅可以承認一切苦難。

題外的題外話就說道這裏,回到查理十二世那一頭,當這位第一代馬爾伯勒公爵同查理會麵之後,很快就排除了查理私通法國的嫌疑,所以這位老油條公爵立刻就建議英國政府敷衍這位國王,於是在1706年9月,查理同奧古斯特打成了《阿爾特蘭施泰特合約》,具體點說就是奧古斯特廢棄同彼得大帝的同盟並承認查理十二世扶植的波蘭國王,也就是說彼得大帝將要孤軍同瑞典人開戰了。

當時的情況是全歐洲都不看好彼得大帝,認為查理十二世可以消滅掉俄國和沙皇(差一點做到了)。麵對這種極其惡劣的情況,彼得大帝采取了後來俄國屢次麵對侵略時唯一有效的策略——拉長戰線、堅壁清野利用寒冷的“冬將軍”搞定敵人。

1707年9月,查理十二世帶領2.4萬騎兵和兩萬步兵從西裏西亞開始了征服之路(實話實說,人馬真心不多),不過戰鬥並沒有再這一年就爆發,查理十二世在路上停留了四個多月,等到來年1月才正式開幹。

首先是1708年1月26日,當查理聽聞彼得大帝抵達了前線之後,立刻率領900名騎兵加速挺進,毫不費力的就是衝開了俄軍駐守在護尼門河橋梁上的兩千名騎兵的陣地,一直衝入了要塞之中,隻不過讓查理失望的時候,彼得大帝不愧是跑路達人,在兩個小時之前已經麻溜的閃人了。

當時彼得大帝是準備人慫了,認為隻要自己繼續向東逃跑,查理十二世是不會繼續追擊的,他覺得瑞典人更有可能去收複波羅的海的失地。但是查理卻給他開了一個大玩笑,這位年輕的君主是死死地盯住了彼得大帝,是追著大帝的屁股一路猛追。一直到當年的7月8日,查理十二世打入了烏克蘭攻陷了莫吉廖夫,兩個月後的九月九日,查理在多布裏終於找到了俄軍,兩個小時的戰鬥之後,俄國人就崩盤了。接下來的這一路基本上沒啥好說的,就是查理十二一路向東俄軍一路敗退。反正彼得大帝是根本就不準備同查理十二正麵交鋒,他等待著冬將軍徹底的削弱瑞典人之後再去撿便宜。

應該說這種戰術是起了作用的,不管是查理十二還是後來的拿破侖和希特勒都是被這一招玩死的。然後就是眾所周知的波爾塔瓦會戰了,從結果上說最後瑞典人輸了,但是從過程上說俄國人真心是有愧於戰鬥民族的稱號,一度的俄國人處於崩潰的邊緣,如果不是一道錯誤的命令,彼得大帝就不是彼得大帝(實際上最危急的時候,這位大帝已經準備跑路了,如果不是瑞典人因為錯誤的命令亂了陣腳,這場會戰的結果真心是很難說)。

而且從波爾塔瓦戰役之後的情況看,彼得大帝也不是我們所想象中的那種英明皇帝,在波爾塔瓦之後,彼得大帝幾乎將好不容易贏來的勝利果實全部輸了個幹淨,他犯了同查理十二一模一樣的錯誤——在缺乏交通和補給的情況之下深入敵境。

當然這也跟查理十二脫不了關係,因為這位國王逃到了土耳其,而彼得大帝則以為自己可以吊打土耳其,遂逼迫土耳其交出查理十二。然後俄國和土耳其的戰爭爆發了,彼得大帝栽了一個大跟鬥,最後不得不狼狽的同土耳其議和(條件對俄國可是很不利,要割讓亞述,拆除塔甘羅格等要塞,以及不準在幹涉波蘭內政,還要給予查理十二自由回國的權力。實際上如果不是土耳其人不太堅定,根本就不需要議和,因為俄國必敗無疑,可惜的是此時的土耳其早已不是蘇萊曼時期的強國了。)

繼續說說後麵查理十二的故事,到了1713年,土耳其人對查理十二選擇了送客,要求查理十二立刻離開土耳其。隻不過這位國王斷然拒絕,在當年的2月1日,他在河灣上被土耳其人包圍了。在長達八個小時的對決中,查理十二依靠手中四十個人手防禦一幢單薄的小木屋跟1.2萬名土耳其軍隊大戰一場,他殺死了大約兩百個土耳其人(有十個是其親自幹掉的)才力竭被俘。

請注意這位超猛的國王的故事還沒有結束,1714年查理十二幾乎是以千裏走單騎的方式通過了奧地利和日耳曼,在1715年全年,幾乎是以一己之力防守施特拉爾鬆德城,整整一年時間內,他麵對著漢諾威、俄羅斯、普魯士、薩克森和丹麥聯軍不落下風,直到該城被完全摧毀。回到瑞典之後,這位國王繼續戰鬥到底,很遺憾的是,1718年在挪威的腓特烈斯塔要塞,一個流彈結束了這位英勇的國王的性命,此時他剛剛36歲。

也就是查理十二死後,瑞典才被從北歐霸主的寶座上踢下來,俄羅斯極其艱難的站穩了腳跟,芬蘭也是那時候從瑞典手裏頭搶過來的。這麽說吧,瑞典跟俄國可以說是世仇,是天然的不對付。

對瑞典人來說,值得高興的是一戰將沙俄徹底的擊碎,失去了芬蘭、波蘭以及要麵對全歐洲封鎖的俄羅斯幾乎就是死狗一隻。反正那時候瑞典人是長籲了一口氣,以為未來就不用麵對熊一樣的鄰居了。隻不過上帝給瑞典人開了一個國際玩笑,曆史上沙俄的消亡並不意味著俄國的毀滅,反而俄國人來了一次鳳凰涅槃,變成了自有俄羅斯以來最強勢的一段時光。那幾十年的瑞典真心是苦逼之極,一點兒安全都沒有了。

這還是曆史上,而在這個時空,瑞典所麵臨的局麵更加的惡劣和糟糕。咱們一個個說吧,首先說東邊的芬蘭,曆史上芬蘭跟蘇聯因為幹架的緣故,關係一般。雖然芬蘭采取的是既不靠攏蘇聯但也不得得罪蘇聯的策略,但總體而言,芬蘭跟蘇聯的關係也就那麽回事,跟瑞典更親近一些。

可是在這個時空,芬蘭和蘇聯雖然因為獨立問題和領土問題有齟齬,可是隨著某仙人搞出了一個特區,矛盾沒有爆發,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芬蘭人和蘇聯都接受了這個可以說得過去的結果,關係反而和睦了。沒有戰爭、沒有結下死仇,而且二戰中芬蘭雖然沒有倒向蘇聯,但是維堡這個特區的大量重工業還是給了蘇聯極大的幫助,雙方因此關係更加親密了。

此時,蘇聯不擔心芬蘭給自己搗亂,芬蘭也不害怕蘇聯打上門來,哥倆合夥做買賣是一起分錢,真心是不亦樂乎。而芬蘭和蘇聯關係好就意味著瑞典人不安心了。萬一芬蘭和蘇聯沆瀣一氣一起給自己坑了怎麽辦?

這種憂慮在二戰中蘇聯占領了挪威之後,達到了**,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芬蘭和挪威正好把瑞典夾在當中,現在芬蘭親近蘇聯,而挪威又成了蘇聯的小弟,等於說瑞典的周邊空間已經全部被染上了蘇聯色彩,尤其是丹麥被蘇聯又拿下之後,瑞典人簡直不能呼吸了,很顯然瑞典已經被蘇聯包圍了!

瑞典人的擔憂是可以理解,換做誰被曆史上的仇敵包圍堵住了去路都得發瘋。尤其是這個敵人還無比強大的時候,瑞典人有受迫害妄想實在是太正常了。

所以,此時的瑞典人是有些歇斯底裏的,一聽說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和比利時打算給蘇聯一點顏色看看,他自然是興高采烈的去加入,頗有一點找到組織了的感覺。甚至可以說瑞典人積極性是這些國家之中最高的,如果能讓丹麥脫離蘇聯的魔掌,那麽他多少也有條後路不是。

那麽丹麥究竟發生了什麽呢?還是丹麥的那個流亡政府在作怪,丹麥王室全完了,但是丹麥流亡政府卻落在了英國手裏,自然的英國人要借機找麻煩。當蘇聯占領丹麥之後,英國就鼓動丹麥流亡政府向蘇聯討要國家政權。蘇聯是自然不會同意,然後這個情況就被上述那幾個國家知道了,立刻他們就聯合起來為丹麥流亡政府撐腰,聯合給蘇聯施加壓力,要求蘇聯承認丹麥流亡政府,並交還丹麥的主權。

這個事兒,風波可不少,整個北歐和西歐的媒體都被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不斷地拍打著蘇聯,整個西歐和北歐民間力量都被發動了起來,反正看上去聲勢浩大。

“丹麥問題我們必須慎重,”托洛茨基都有點頂不住這股子壓力了,“現在輿論對我們很不利,有些媒體已經將紅軍稱之為侵略者了!”

托洛茨基這個人還是老派作風,很在意名分和麵子,而且他不認為丹麥有特別重要的戰略價值,反正紅軍已經搞定了挪威,已經可以直麵北大西洋,丹麥就算丟掉了也不可惜。

但是斯維爾德洛夫和李曉峰不這麽看,前者始終不肯放棄西歐是未來革命重心的理念,別說丟掉丹麥了,甚至對沒能進入荷蘭和比利時也是耿耿於懷。至於李曉峰,他倒是很實際,丹麥是波羅的海的大門,如果將丹麥讓給西方,波羅的海艦隊進進出出是很不方便。更何況在他看來丹麥已經是蘇聯吃進嘴裏的肉了,哪裏有吐出去的道理?

托洛茨基一看說服不了李曉峰和斯維爾德洛夫,也直接懶得管了,反正還有幾天他就退休了,這種爛事他不願意沾。所以這件事最後就落在了李曉峰和斯維爾德洛夫頭上,但這兩個人雖然都不主張放棄丹麥,但是具體對待丹麥問題策略卻並不相同。

斯維爾德洛夫是主張主動出擊,他覺得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瑞典之所以會在丹麥問題上給蘇聯找麻煩,那就是因為他們認不清形勢,隻要蘇聯展示一下肌肉,就能給這些混蛋嚇跑。

所以斯維爾德洛夫的意思是:“暫時停止向法國移交魯爾區,並在荷蘭、比利時邊境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至於瑞典,讓紅海軍出動,嚇唬嚇唬他們,讓他們知道現在歐洲是誰當家!”

對斯維爾德洛夫的辦法,李曉峰是完全不同意,他覺得小斯這麽搞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事情變得不可收拾。理由很簡單,蘇聯之前同法國式達成了協議的,如果暫停移交魯爾區,隻會讓法國人覺得蘇聯是背信棄義,那麽以後雙方還能達成一致嗎?而且去恐嚇比利時和荷蘭更是愚蠢之極,這兩家本來就被蘇聯嚇壞了,客觀上說在丹麥挑事也是出於自衛心理。人家本來就怕你,你再恐嚇不是讓他更加的怕你了?這不是將他們徹底的推向英國人那邊嗎?

顯而易見,如果真的這麽做了,之前合作的不錯的法國肯定要翻臉,而荷蘭以及比利時更是堅定了一條心死死的跟著英美。那等於是將這些國家往英美的懷裏推。

李曉峰認為這麽做完全就是意氣用事的搞法,隻有小孩子才會這麽處理國際關係。他認為:“我們不需要反應過度,這些國家之所以會支持丹麥流亡政府,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源自對我國的不信任,他們中了英美詭計,以為我國最終的目的是消滅他們,這才忙著給那個所謂的流亡政府叫好。我認為我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對那些不信任和不理解我們的國家應該更加耐心。更何況,他們現在也就是嘴上說說而已,丹麥在紅軍的全麵控製之下,他們就是喊破了天又能怎麽樣?不理會他們就是了!”

這番話是很有道理的,本來嘛,蘇聯的突然崛起就讓這些國家沒有安全感,危機意識下呐喊一嗓子難道都不行?就算他們嘴上支持丹麥流亡政府,隻要沒有直接付諸於武力,有什麽好擔心的?難道就因為人家瞎****了兩句大實話,蘇聯就要掄起棒子打人?這也太霸道了吧。

甚至李曉峰認為,眼下這種局麵根本就是英美的詭計,難道英國人和美國人不知道嘴炮不可能讓丹麥流亡政府***?他們一清二楚,但是他們為什麽要鼓動,無非是挖個坑,之前法國同蘇聯眉來眼去讓他們很是憂心,一旦不能再西歐形成一個反蘇集群,英國的安全有保障?而要搞這個同盟,首先就得讓法國這些國家站到蘇聯的對立麵,就得惡化這些國家同蘇聯關係。有什麽比讓蘇聯主動的當惡人更好的辦法嗎?

可以說,一旦蘇聯上了這個惡當,西歐的局麵就會全麵改觀,一旦讓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典認為蘇聯連說話的權力都不給他們,讓他們以為蘇聯還準備進行在西歐搞擴張,那麽他們就必須抱緊英美的大腿。

反正這種惡當李曉峰是絕對不上的,你們願意喊願意叫,那就隻管叫。反正我蘇聯就當沒聽見,隨你們怎麽喊,隻要你們不實質上給丹麥流亡政府支持,我可以當什麽都沒有發生。這點忍耐都沒有,還當什麽超級大國?

說白了,隻要蘇聯在丹麥的實際利益不受損失,李曉峰就懶得管這些國家的叫喚,完全沒有必要嘛。反正蘇聯已經占便宜了,還不能讓人家過過嘴癮?

當然,斯維爾德洛夫也不是不知道這番道理,隻不過他一直都想繼續推動世界大革命,自然是希望搞事的。所以他的選擇也算是屁股決定腦袋,當然,他這種搞法屬於政.治局的非主流就是了,托洛茨基、捷爾任斯基是決不同意他這麽搞的。

所以英國和美國很快就失望了,因為丹麥這檔子事是雷聲大雨點小,任憑他們喊破了喉嚨,蘇聯就是不為所動,不光沒有任何反擊和挑釁,甚至還在認真執行從德國撤軍的事宜,原本湧入德國的數百萬大軍一口氣撤掉了二分之一,而且在未來的半年之內,剩餘的紅軍還將撤走二分之一。甚至蘇聯駐法國大使直接告訴戴高樂,最遲在1947年1月1日前,紅軍將全部撤離德國,未來的德國將成為非軍事區。

不得不說,這個承諾讓戴高樂和法國很高興,之前戴高樂也很懷疑蘇聯的誠意,認為蘇聯撤軍不會有那麽痛快,但實際情況是,蘇聯人是照章辦事一點兒也不馬虎。最主要的是戴高樂看到了一點,那就是哪怕法國在丹麥問題上沒有完全站在蘇聯一邊,蘇聯也沒有說什麽,這讓他覺得蘇聯還是可以打交道的。

當然,實話實說戴高樂之前還是很擔心的,支持丹麥魯王政府對他來說是個痛苦的選擇,原因是他也不敢太得罪英美,既然英美在這個問題上已經發了狠話,法國也不能完全不當一回事。所以戴高樂的選擇是隻搖旗呐喊但不給於丹麥流亡政府實質性的支持,說白了還是兩頭不得罪。不過戴高樂還是很擔心蘇聯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很擔心北極熊搞無差別的打擊。他還特別交代了法國駐蘇聯大使,一旦事情又失控的危險時,立刻去跟蘇聯人說個明白。

不過最終證明,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蘇聯很理解法國的為難,一點兒過激反應都沒有,甚至都沒有照會法國大使抗議神馬。而且嚴格執行之前的協議,這讓戴高樂心情還是相當不錯的。

從戴高樂的態度上,其實大家夥也能看出國家政治就是這麽無恥。名義上法國式支持丹麥流亡政府的,可實際上根本就是另外一回事。實際上荷蘭和比利時的態度也差不多,你真以為他們是鐵了心的支持丹麥流亡政府可以為丹麥流亡政府不計代價?別傻了,一切都是戲,還不是英美那邊沒辦法交代,隻能做做樣子而已。

當然,比利時和荷蘭當時也是嚇得夠嗆,生怕北極熊發飆,不過後來一看北極熊正在有條不紊的撤軍,幹脆也懶得叫喚了,反正老毛子都準備走了,危機也解除了,他們吃擰了在這個時候不知進退?

這其中最尷尬的就是瑞典人了,他們是真心不喜歡蘇聯,真心是希望幫助丹麥流亡政府複國的。可是誰想到盟友一個個不給力,最後唯一一個有實際行動(給予丹麥流亡政府經濟支持)的他們什麽都沒有撈著,頓時是傻眼了……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