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五的單身生活

第37章 皇位之爭

第三十七章 皇位之爭

坦然/著

“孝莊勸降洪承疇的這件事,皇太極不會不知道她是用身體勸降的吧?即使孝莊不說,皇太極也該明白啊,一個女人與一個男人,孤處一室長達‘數日’,任何一個男人,都能想到會發生什麽事,而皇太極卻置若不知,有些不對呀?”王老五提出了疑問,這是一般人都會想到的問題,王老五嘛,盡管是個鑽石的,可他也是一般人。

蕭伯仲笑了笑,不答反問:“王先生有沒從政的朋友?”

“啊?哦,沒有,我和搞政治的人沒什麽緣分。”王老五有些奇怪蕭伯仲的這個問話。

“哈哈,這就難怪了,你是不會理解有政治野心的人那種變態思想的,也就是一切以自己的政治前途為最高目標的思想,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可以拋棄任何的東西,有時候,甚至拿犧牲妻子兒女來換取自己的政治生命。你學過曆史,也知道曆史上那些開國之君,很多都用犧牲自己某些東西來達到目的的,皇太極也不例外,這種犧牲,對他來講,微不足道,孝莊隻不過是他眾多妃子中的其中一個,就像他身上的衣服,髒了破了再換新的,得天下與得女人,哪個重要?太平時代,很多人會說天下哪那麽容易得到,還是得女人比較容易些,但在亂世,隻要稍微有點野心的人,都可以揭竿而起,拉起一幫子人馬來豎起大旗稱王稱帝,自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要得天下,天下都得到了,還愁沒有女人嗎?”蕭伯年的這番江山與女人的論調,很平常,隻要沒有思維障礙的人都能懂。

王老五當然能懂,他又沒思維障礙,他不僅懂,還聯想到自己要是一個沒錢的二百五,或者整天為吃穿發愁,還有心思去想女人嗎?女人還能那麽的喜歡自己嗎?

所以王老五聽了蕭伯年的這番話,再想到自己,還真的是有些後怕,想想過去那些年,要是不拚命的打拚掙下點錢,現在也許還在過著勞碌奔波的生活。

“後來呢?合歡佛後來又引起了些什麽風波?”王老五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合歡佛的‘曆史命運’。

“你還記得我前麵講到過皇太極活捉洪承疇後,關外明朝僅剩一城嗎?”蕭伯仲問王老五。

“記得,隻有寧遠一座孤城。”王老五回答。

“你知道這座城當時是誰在守備嗎?”蕭伯仲又問。

“不知道,難道這個人與合歡佛也有關係?”王老五的心立刻被吊了起來。

“守城的主將,叫吳三桂。”蕭伯仲一字一字的說出吳三桂這個名字。

“吳三桂!”王老五感覺有些吃驚。

“現在我們先不說吳三桂,還是先把孝莊的兒子福臨繼位的事說一說吧,因為這個事,涉及到孝莊曾經得到皇太極的一紙關於合歡佛的聖旨。”蕭伯仲不慌不忙的說。

“你是說多爾袞給孝莊出主意,為了長期保住合歡佛,孝莊向皇太極要的聖旨嗎?”王老五問。

“是啊,當時要的時候,隻是為了保住合歡佛,可皇太極忽然暴斃後,史書上說的是在清寧宮忽然死亡,是坐著死的,估計是腦溢血或是心肌梗塞之類的急病。他這一死,卻給孝莊帶來了機遇,因為當時皇太極沒有立儲,更沒來得及在繼位問題上留下遺囑,所以在繁瑣的喪儀過程中,一場激烈的權力角逐也正在悄悄展開。”

“帝王暴卒,向來容易引起政治動亂。皇太極的暴斃,引發了內部的一場政治騷亂,為此,就差點毀滅了女真族好不容易壯大起來的實力,要是當時孝莊沒贏,多爾袞沒幫助她,很有可能在他們內部爆發戰爭,自相殘殺,那麽,李自成這個農民,也許還可以多當幾年皇帝,可惜的是,孝莊實在厲害,她在關鍵時刻,利用與多爾袞的那層神秘關係和皇太極以前關於合歡佛的一道聖旨,順利的為自己還不懂事的兒子福臨贏得了政權,也為後來大清長達三百多年統治漢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有兩人是大清皇帝的繼承者,一個就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他三十四歲,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多年,軍功赫赫,他擁有皇太極手下的兩黃旗、伯父代善的鑲紅旗、堂叔濟爾哈朗鑲藍旗的擁護和支持,可以說他繼承皇位是第一人選;另一個人選,就是皇太極同父異母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他當時三十二歲,比豪格還小兩歲,他有雄才大略,曾西征河套察哈爾林丹汗殘部,得圓朝傳國玉璽歸獻皇太極,迫降朝鮮,他頭腦冷靜,用兵很能把握分寸,頗合用武之道,女真族中的那些高級將領和明朝降將,都很服他,皇太極生前十分倚重和信賴他,加上努爾哈赤曾經有意傳位給多爾袞的原因,所以由他繼位的呼聲很高,擁護他的有英親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正、鑲兩白旗將領及明朝投降過來的那些將士。”

“當時的情形,可謂十分危急,稍不注意,就有火拚的可能。正、鑲兩黃旗將領盟誓,寧可死作一處,堅決要立皇子豪格為皇帝;而正、鑲兩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們甚至跪勸多爾袞立即即位:‘汝不即立,莫非畏懼兩黃旗大臣嗎?’、‘兩黃旗大臣願立皇子即位者,不過寥寥數人!我等人數眾多,我願輔佐親王立即登上大位!’……可以說,隻要一方稍微激進一點,就會打起來。”

“接連數日的串連、遊說、盟舍、勸進,頻繁的活動,導致了雙方嚴重的對立。皇太極死後第五天,在崇政殿召開了諸王大會,彼此終於攤牌了!”

“這天一大清早,兩黃旗大臣盟誓大殿門前,命令本旗巴牙喇(天子禁軍)張弓戴甲,環立宮殿。會議開始之前,黃旗大臣就提出:‘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會議一開始,年高輩尊的代善首先發言:‘虎口(豪格)是帝之長子,當繼承大統。’豪格見氣氛如此,料大位必將是囊中之物,但他欲擒故縱,起身遜謝的說:‘本王福小德薄,恐怕難以擔當。’說完離開了會場。豪格一謙讓,阿濟格、多鐸乘機勸多爾袞即位,年老的代善不願得罪銳氣方剛的多爾袞,態度騎牆搖擺不定的說:‘睿親王若能答應,可謂是我大清國的福氣,否則當立皇子。’兩黃旗大臣一聽,沉不住氣了,佩劍而前,說:‘我等食於帝,衣於帝,養育之恩與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則寧死從帝於地下!’還有人提出立代善,老頭子滑頭,不願陷入旋渦,他推辭說:‘我一向以帝兄為尊,對朝政,我向來都不過問,你們怎麽把我也提出來了呀,不可不可!’說完代善也退場,阿濟格也跟隨而去。兩黃旗大臣怒目相向,多鐸默無一言,會議眼看陷於僵局。多爾袞這個時候卻發言了:‘虎口王已經表明態度,無繼承大統之意,我個人認為,當立第九子福臨。為何呢?因為皇兄在早些年,曾經給永福宮莊妃一道密旨,這道密旨是關於鎮國之寶合歡佛的,大家請看。’多爾袞說完,拿出了孝莊給他的那道聖旨,他交由在座的所有王爺和大臣傳閱。接著說:‘福臨年歲善幼,可由兩白和兩黃旗的統領,作為左右輔政大臣,待年長之後,當即歸政。’他這麽一說,再把那道關於合歡佛的密旨拿出來,還真把在座的人都唬住了,而且他提出的是折中方案,兩黃旗的地位不變,這樣一來,兩黃旗的大臣們就沒話說了,於是,劍拔弩張的氣氛也就緩和了下來。就這樣,六歲的福臨,當上了皇帝娃,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

“在這件事情上,後來曆史學家的猜測很多,有的說多爾袞是顧全大局,高風亮節,不想讓愛新覺羅子孫自相殘殺。有的說是孝莊深知內亂會造成什麽危害,一要使雙方的對立緩和,隻有異中求同;二來呢,要使雙方的要求都得到部分滿足——既要滿足兩黃旗大臣立皇子的要求,又要使多爾袞的權力欲望不致落空,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是扶立幼主。當時年齡幼小的皇子有四五個,那麽誰來占踞天子寶座呢?孝莊就利用了與多爾袞的那份情愛,又加上皇太極曾經關於合歡佛的一道密旨,似乎天經地義的就把自己兒子福臨抱上了皇帝的寶座。可更多的曆史猜想,是福臨本身就是孝莊與多爾袞的兒子,兩人共同預謀,讓自己的兒子登上了皇帝位置,而後來孝莊又以太後身份下嫁多爾袞,夫妻兩一起名正言順的開始打造屬於他們的帝國,最後福臨順利接掌國權,成為一代著名的吏治改革帝王。這個猜想,應該是最有可信程度的,要不然,多爾袞憑什麽要委曲求全的甘當陪襯呢,這從一個人的政治野心上,是說不通的。唯有從人性的本能角度,才能解釋多爾袞與孝莊這對畸形夫妻的政治野心。”

在蕭伯仲講完立君的這段曆史故事後,王老五問出了一個問題:“關於皇太極給孝莊的合歡佛密旨,到底寫了些什麽?”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 ,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