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改造者

vip_第二百二十九章 吐蕃入寇

進入建昌城的袁弘心情大好,王濤國部被全殲,建昌城兵不血刃的攻占,大理的戰事進展如此之快,還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雲南大理王府臥虎堂內,“啪”一聲,一個九龍青花瓷茶杯被摔碎在地,大理國王段智祥怒喝道“王濤國,段優誤我!五千鐵甲象兵啊,就這麽沒了!”

段智祥一拍座椅:“朕決定了!此次當親征!”

“陛下萬萬不可啊!”所有人都跪了下來。

相國高阿育道:“陛下萬萬不可涉險,我們還是暫且退走,派人找回段多思將軍後,再迎戰賊軍吧?”

“陛下,臣以為當前局勢當以和為上,遷都次之,背城一戰為最下。”身著紫袍腰懸金帶的高阿育振振有詞地說出他多次使用過的結論:“隻要滿足漢人的條件,給他們足夠的金銀財寶,每次都會讓我們請和,這次也不例外。”

群臣中有一人鶴立雞群,身長八尺,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威儀含而不露,正是從建昌府逃回的段多思,越班而出奏道:“陛下,臣以為高相國所言虛言之言,不可采信。高阿育屈膝求和,媚事敵國,實是我大理的賣國奸賊,請陛下下旨,處他以極弄,以正國法。”

高阿育權傾朝野,除了段多思敢於不買他麵子,當麵頂撞他以外,誰也沒這個膽,就是段智祥也是不敢。

段多思多次不給他麵子,高阿育丟麵子丟得麻木了,倒也不怎麽當回事,隻是例行公事似的狠狠瞪了段多思兩眼,不再言語了,坐在禦座旁的錦墩上。

能夠不戰而退兵,段智祥做夢都想,聽高阿育說得極有把握,忍不住心動,道:“高卿,你有多少把握?”

高阿育道:“臣斷言,隻要我大理的使者到了敵國大營,沒有不成之理。這次,漢人打到家門口了,要的好處應該會多些,臣以為出二十五萬兩白銀,二十五萬匹絹帛,也就差不多了。”

二十五萬兩白銀,二十五匹絹帛,這可是個大數目,自大理立國以來,就沒有接受過這麽苛刻的條件,段智祥又肉疼起來了,道:“能不能少點?”

段智祥猶豫了,正好下說詞,段多思忙奏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敵國貪得無厭,不可輕信。臣斷言,敵國這次是誌在滅亡我大理,任何的和談都無濟於事,還請陛下三思。陛下若欲解此危難隻需遷都昆明,即可。”

段智祥沉吟片刻,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他陰森的說道:“即日起遷都昆明,大理以及鶴慶府,曲靖,楚雄,永寧等郡縣的所有物資通通帶走,包括馬,牛,豬,物等,不可給敵軍留下一絲兵源及物資,但凡是不願走的百姓或者帶不走的東西一律就地處決焚毀。”

這個命令也就是說所有的民房,官府,宮廟包括皇宮也要焚毀,不過高阿育和段多思可不管這些,隨即轉身下令去了。

半天後,這座曆史古都就這樣陷在了熊熊火海中……

段智祥率軍徐徐而退,杜杲等人無可奈何,隻能從旁騷擾,不斷削弱段智祥,卻又不敢大規模突襲。段智祥勢單力孤,軍心渙散,士兵成群結隊逃亡。總算段智祥對待部署不錯,他的老班底二十萬禦林軍忠心耿耿齊心協力要殺出一條血路回昆明,所以軍勢並沒有崩潰。但是等到段智祥抵達玉溪時,最初時候的四十萬大軍也已經隻剩下了十五萬了。

賞賜眾臣激勵士氣之後,袁弘首先令瀘州派人攻占昭通,袁弘親自率領2千兵馬向鶴慶府進發,

相信以他的德望,那裏的士族定會望風影從,齊來歸附。如此以來,帝國軍的後方穩固,有了可靠的根據地,則霸業可期。同時,袁弘命令各地方官吏巡察四方,鞏固民心。

帝國十一年(西元1223年)8月,李好義將軍率軍攻占了昭通,把入滇的門戶納入掌中。但眼下,帝國軍在建昌府僅八千兵馬,昭通僅兩千兵馬,一旦有敵來攻,很難抵禦,所以當務之急仍是擴充兩地的兵馬,而盧州、成都則大力發展內政,為前線提供糧草金錢。

果不其然,一直對帝國西川具有野心的吐蕃10月初即派兵八千直指鬆潘。為避免兵力分散,袁弘下令守軍暫且避其兵鋒,退守在第二道險關。而吐蕃軍貪得無厭,剛剛占領了鬆潘,隨即一鼓作氣又衝向帝國軍第二險關。袁弘命令守軍再次退軍回到鬆州,隻是在去鬆州的必經之路上修建了一座營寨,防禦吐蕃軍來攻,同時加快在鬆州招兵買馬的進度,加上從前線退下的士兵也合計有一萬八千餘人了。隻是裝備奇缺,目前僅一萬一千副弩兵裝備。

對能否擋住吐蕃,袁弘心中也覺得不容樂觀。

11月,袁弘親自率領的一千精銳順利進入鶴慶府,獲得了當地士族的歡迎和支持。袁弘稍作停留,留下杜杲等人安撫當地士族和百姓,而後又帶兵前往大理。帝國十二年(西元1224年)3月,在袁弘恩威並施下,大理城也終於歸附帝國軍。由此,帝國軍終於平定了雲南西部,再無後顧之憂。為安撫當地百姓,袁弘任命了和大理關係親近的原來南宋官員杜杲為都督,統轄鶴慶府、大理兩地,積極發展內政,維持當地的秩序。

隻是。如今吐蕃軍圍困鬆州城數月了。眼看再堅持些時日。這鬆州城被不住就拿下。如今要是回援。讓這鬆州城的以脫身。前功盡棄不說。若是其與南征的兵馬連兵一處。尾後追擊。那吐蕃即要麵對袁弘的大軍。還要應對鬆州的反擊。那可是腹背受敵了。

袁弘估計。吐蕃人是想著在春季先占領一個立足點。等帝國再從外麵調兵,便恰逢雨季,雨季過後山區開始轉冷,帝國要想把他們驅逐出去,又要等到第二年,有一年的時間,他們就可以在這片地區建設一座橋頭堡,此後他們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而帝國隻能窮於應付。

當然,如果帝國不堪騷擾,被迫退出大理。那更好,吐蕃人可以打著為大理複國的名義吞下大理這枚熟透的果實。

袁弘也正是想到這點,才想把他們堵到山裏的,隻要他們不出山,帝國熬過了雨季,袁弘相信以皇帝陛下地手腳,肯定會來支援我們,隻是他沒想到皇帝陛下的手腳比我想象的還要快。”

袁弘嘴角浮出一絲奸笑。答:“我也是擔心吐蕃人弄出大亂子。才一路急趕,趕來救援的。我們剛占領大理未久。人心尚未歸順,這個時候容不得吐蕃來搗亂,必須堅決的把他們頂回去……你說,雪山什麽時候最危險?”

劉銘眼睛一亮,自語的回答:“我雖然從來沒有來過雪山,但依常情推測,應該是春季最危險。因為冬季雪山,山上積雪凍的很結實,隻要不出大地聲響,引起雪山震動,就不會生雪崩。而春季就不一樣了,春季積雪在融化,雪層很鬆動,隨時可以生雪崩,或泥石流----我也正是想到這一點,才不敢進山地。”

袁弘決然的回答:“可我們必須進山,隻有進山去看看,才能知道吐蕃人的具體打算。”

劉銘搖頭:“從吐蕃人隊伍隻是三三兩兩來判斷,吐蕃人也在擔心雪崩,所以他們才把隊伍分散。大人,現在不能進山,春季的雪山,你再小心也

沒用,它生事故時,可不是個人運氣就能避免的,這全憑天命。”

“那就賭一賭我們的運氣”,袁弘臉上的表情很猙獰:“吐蕃人在等夏天,等到夏天雪山安全了,他們出山正好趕上大理的雨季,雨季我們的火槍反而不如弓箭,他們等地起,我們等不起,所以我們必須進山。”

劉銘沉默片刻,小心的求證說:“大人沒有想到吐蕃來襲嗎?……我原本以為大人算無遺策,既然早早開始征召新軍,那麽在新軍訓練完畢後,吐蕃人不會有動作,怎麽吐蕃人現在突然動手了呢?大人真沒有預料到攻下大理的連鎖反應?”

袁弘歎了口氣:“意外,純屬意外!接到章地信,我以為吐蕃的注意力在陝西,所以我們至少還有一年的準備時間,卻沒有想到他居然針對我們開始行動了。

吐蕃有能人啊,他騷擾西川,本來應該留下一支預備隊在西川方向,以應付我們帝國可能的報複,但他居然把軍隊全部調到南方了----依時間推測,這一個冬天,估計這支吐蕃軍隊都在行軍。唯有這樣,他們才來得及從西川走到雲南。這說明吐蕃裏有人預料到了朝廷的反應,知道朝廷會製止章的兩麵開戰!厲害,這個人是誰?真想跟他燒黃紙,結拜為兄弟。”

劉銘笑了:“大人是否覺得自己比較奸詐,沒想到吐蕃也有一個奸詐的人,所以才起了惺惺相惜的念頭,是吧?可惜我們地人上不了高原。”

劉銘說地這句話是關鍵,在當時簡陋的設備下,普通人無法應付高原反應,一旦走上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地方,常常覺得空氣中氧氣不夠,呼吸上不來。而吐蕃人卻能適應高山環境。這就造成了漢人一麵倒式的挨打局麵。吐蕃人隻要缺什麽了,就下山來搶劫一把,而後退回高山,漢人隻能望山興歎。

然而,高山反應從來是一麵雙刃劍,中原人爬不上高山,從高原下來的吐蕃人也要適應低地環境驟然從高原上下來,他們也適應不了空氣中的氧氣濃度,而產生一種“醉氧”狀態,為了擺脫醉氧狀態,他們必須在低窪處休整一段時間,等適應了低地環境,才能恢複戰鬥力----這也就是帥範猜測他們必然躲在山中某處休整的原因。

“你跟附近的百姓關係如何?”袁弘平靜的問。

“當然不錯!”劉銘得意的回答:“我是啥人,連這點手段也做不到,那還敢衝大理伸手嗎----你瞧,蘭溪郡不是秘密告訴我吐蕃人的消息,才使我能在這裏堵住吐蕃軍,這說明至少在現在,大理人對我們的統治還沒有抵觸心理。”

大理新任的官員都還是袁弘培養出來的,袁弘薪水給的豐厚,又喜歡教導學生實用哲學,學生們少學了那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君子學說,比其他地方的讀書人顯得質樸,所以,對中原文化心存敬仰的大理百姓目前還算恭順。

“那就去附近多找些向導---家中養狗的那些向導,要連人帶狗一塊雇來,給雙份錢”,袁弘揮手下令。

劉銘理解袁弘的意思,趕緊補充:“吐蕃高原有一種小牛犢般大小的大狗,這裏人稱之為金獒或雪獒,我們就雇那些有大獒的人做向導,我先行。”

袁弘一把按住劉銘的肩膀,說:“論對雪山的熟悉,我應該比你強;論運氣,我也勝過你;論官品,我恰好可以命令你---我命令你跟在我後麵,萬一我遇險,你就牽著狗來搜救我。放心,我會小心的。”

劉銘翻了個白眼:“大人憑什麽說你對雪山比我熟悉?你跟我一樣,過去都沒有來過雪山。大人身份尊崇,還是我去,萬一我有個三長兩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