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中突圍

一百八十一、下海(1)

葉明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時間是那麽緊張和寶貴。上下班的路上,他也在思考。上班的時候,睡覺前,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思考自己的前途及人生規劃。此外就是看書和寫作。

時間不夠用的時候,顯得尤其寶貴。他意識到,社會的所有競爭,實際上就是時間的競爭。而為了糊口,他不得不上八個小時的班,簡直太不值得了。他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超過六個小時,其它時間都被利用起來學習,唯一可以挖掘的時間,就是上班時間了。時間成了葉明最迫切需要的東西,成了他改變命運的一個瓶頸。而如果自己有錢,就可以不上這個班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哪怕隻夠我一兩年的生活費,我也會賭上一把:放棄工作,專心學習。”可是,錢從哪裏來?他沒有一分錢積蓄。他一向並不特別地看重錢財,可如果金錢能夠使他贏得時間,就另當別論了。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得想辦法掙一筆錢。

二十世紀八十年中期,經商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人們對經商、對金錢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茶館裏,衣服都沒有穿整潔的人談論的都是汽車和鋼材買賣,幻想著一夜暴富。一夜間,似乎所有的人都是大款,開口閉口談的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的生意。正如成都有名的說書人李白清的散打評書中所說的那樣:準備把月球粉刷一下,或者用不鏽鋼蓋子把成都的府南河蓋起來,再不然就從太平洋牽一根管子到成都,直接把海鮮輸送到成都,讓成都人也能吃到地道的海鮮等,生意大得嚇人,結果淨是假打、吹牛、空想。生意場上,也有務虛的人,他們**滿懷,牛皮烘烘,吹得不著邊際,但對金錢的渴望也會使人們相信,或者寧肯信其有,不肯信其無。因此,在幻想和渴望中,經商的熱潮越演越烈。葉明也開始了這樣的幻想和渴望。

實際上,人們是在虛幻的生意中做著心理準備,在感情上和精神上經受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機遇和金錢的熏陶和洗禮。當然,也有務實的人,靠行動而不是幻想賺錢,靠那些不起眼的小買賣一點一滴地積累自己的財富,最終成為了改革開放的弄潮兒。

賈家緊靠成渝公路,距成都僅四十七公裏,是陽安縣距成都最近的重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買稍微大件或者高檔一點的商品,賈家人一定要跑成都。成都使人開拓了眼界,使他們在眼花繚亂中變得精明,也使他們感到了自己的卑微和與外界的差距,並由此產生了不滿足於現實的諸多想法。這不遠也不近的距離,正好使人在來去的路上細細品味心中的落差和感受,思索賺錢的門路。

改革開放初期,賈家人的生財之道有兩條,一條是在公路邊開餐館,另一條就是販賣蔬菜。在賈家鎮範圍內,僅老成渝公路邊的餐館,最多的時候超過了五十家。而賈家的農副產品,特別是蔬菜,若幹年來在成渝兩地均暢銷不衰,每天都有幾十大車運出,年銷量最高可達數萬噸。一說搞小城鎮開發,人們就風起雲湧地圈地造屋,賈家的城鎮麵積迅速拓展,街道也迅速變得寬闊了。不論什麽生意,隻要賺錢就有人一哄而上。賈家人敢於拚搏,敢於冒險,很早就有人因此變成了百萬富翁。不少人靠了路邊餐館和販賣蔬菜,實現了原始資本的積累,使其個體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賈家的私家車最好的有奔馳和寶馬,私人豪宅耗資最高的超過了三百萬元。賈家最好的餐館,其規模和檔次即使是拿到縣城來,也絕不失格。

賈家雖然是個小鎮,但賈家人一直很前衛,其經濟一直很活躍。似乎隻在一夜之間,賈家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所見所聞,毫無疑問,還是經商最賺錢,來錢最快。

如果你想有錢,就得做生意。這是一個時代的特點,也是現實的啟迪。沒有什麽可猶豫的,一九八三年春,葉明停薪留職一年,下海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