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範大人
縣令夫人嘟囔道:“吃不飽又不是你父親造成的,不還有長浦縣和長海縣的縣令嗎?又不是百步縣出了難民,隻要不影響你爹升官……”
“娘,無論是哪裏來的流民,若是難民在百步縣造成混亂,就是父親失職,還談什麽升官。”
縣令小兒子打斷了他母親的話,實在是吃不下一口,撂下碗去前堂找父親了。
徐縣令走到前堂,卻沒有叫縣丞等人來商量,而是坐在書桌後麵,沉默了許久後讓下人去把師爺叫來。
之前那個方縣丞因為護城河清理淤泥貪汙的事情被罷了官,新來的周縣丞還不了解百步縣的情況,一時之間估計也拿不出什麽好主意。
還是和自己最親近的師爺商量靠譜些。
相比於縣丞、主簿這些人,師爺是他的幕僚,才是最忠於他的人。
師爺來得很快,縣令的傳喚,還沒吃完早食的他,放下碗就來了。
見師爺進來,徐縣令起身把門關上,邀請他坐下後,才道:“縣城的糧食要支持不住了,我們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師爺皺眉,“糧食竟然去得如此之快,不如,大人放出消息,引導難民返鄉?”
兩人一早就商量過了,不準備上報災情,自然也申請不出來賑災糧。
如今朝堂上,劉太後與聖上兩派的鬥爭愈演愈烈。
劉太後垂簾聽政已經十年之久,甚至企圖效仿前朝女帝,把持朝政,玩弄權術。
但當今聖上年紀漸長,已經有了處理朝政的能力,不少老臣要求劉太後還政於聖上。
如今,朝堂分成兩派,宰相丁大人擁護劉太後把持朝政,禦史中丞王大人主張還政於聖上。
前些日子還為委派何人作為欽差大臣,視察二浙路一帶受災情況、安撫百姓而大打出手,僵持不下。
“難民餓著肚子,怎會願意長途奔波?”
徐縣令背著手走了兩步,道:“勤之,我不想再連任了,我已經在百步縣六年,若再連任,又是三年,三年又三年,我有幾個三年?”
這百步縣毫無發展前景,他在任上也沒有什麽特別出色的政績。
若因為治下受災嚴重被上官記住,必然會影響年底考評,所以,徐縣令原本打算一拖再拖,等朝廷真正確定派誰來以後,再做出行動。
等再過段時間,治下百姓的田地都補種上黃豆,也不用擔心欽差大臣巡查到百步縣,他無法交差了。
而且,如今劉太後權勢如日中天,朝堂大概會派丁大人手下的大臣。
那丁大人貪權貪財,手下人也都是差不多的品行,等人來了,塞一些錢財進去,也就能糊弄過去了。
隻是,他們都低估了難民的數量。
徐縣令垂下眼皮思索。
突然,門被敲響了。
“父親,外祖父加急送來了信。”縣令小兒子在門外稟報道。
徐縣令打開房門,喊小兒子進來,拆開信一目十行的讀完,不敢置信的又讀了一遍,皺著眉頭焦躁地在屋裏來回踱步。
師爺不解,“大人?”
徐縣令叫手中的信紙遞給師爺。
師爺接過信紙一目十行地讀完,喃喃道:“太後病重?怎麽會突然病重……”
徐縣令回身望向師爺,道:“勤之,今年考評過後,我會是何種下場?”
師爺嚇了一跳,連忙道:“大人怎會有如此憂慮?”
徐縣令手握緊成拳,將書信砸在案桌上,道:“勤之,一旦太後……病故,王大人一派勢強,來體察民情的就是範大人,範大人是出了名的鐵麵無私,若是巡查到這裏,我該如何交代?”
“範大人……”
師爺想了想,提議道:“大人可要去信問問陳大人?”
徐縣令搖了搖頭,“嶽父恐怕是幫不到我。”
徐縣令的嶽父是京城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官,沒什麽權勢,但勝在消息靈通。
在徐縣令和師爺說話的時候,縣令的小兒子撿起了外祖父的信通讀了一遍,這會已經了然於心。
他斟酌好說辭後,勸道:“父親,此次百步縣傷亡並不嚴重,至少與旁邊長海縣和長浦縣的相比,我們這算得上是情況良好了。”
“趁此時欽差還沒定下來,我們補救還來得及,讓裏正統計上報各個村的受災情況,再挑幾個受災嚴重的村子視察,安撫民心。”
“縣衙再提供一些黃豆種子和農具,幫助他們下種,等到範大人到了,豆苗都長老高了。”
縣令小兒子說得有些急切,父親好不容易考上了進士,但確實不適合當官,遇到事就會慌了陣腳……
師爺望著縣令小兒子,目光幽深。
徐縣令聞言一驚,沉吟道:“來得及嗎?”
“來得急,父親。”縣令小兒子肯定地道。
來不及還能擺爛嗎?等範大人來了,那真的要被拉去砍了。
徐縣令在走到案桌前磨墨,他要好好想一想奏折該怎麽寫。
“大人,大人,衙門有人上報,說是難民暴亂了,在村裏搶劫糧食和財物。”一個衙役急匆匆地跑進來,大聲匯報道。
難民暴亂?
這話嚇得徐縣令心頭一跳,剛拿起的毛筆頓在了白紙上,留下一大坨墨跡。
想不了太多,徐縣令丟下毛筆就往前麵去。
來人正是張信柱,他微微弓著身子站在堂前,見徐縣令來了,立馬跪下,“草民小水村張信柱,見過大人。”
徐縣令一路走得急,平複了呼吸後,才急切地問道:“具體什麽情況?”
張信柱低著頭答道:“昨天中午,有一個婦人到小水村,報信說……”
張信柱仔仔細細地將昨天的情況上報上去。
徐縣令問道:“可有人員傷亡?”
“回大人,沒有。”
竟然發生如此惡劣的事情,徐縣令半天沒說話。
張信柱低著頭也不敢看縣令的臉色。
堂前靜悄悄的。
師爺壓低聲音在縣裏耳邊說道:“大人,我們不如去看看?正好視察一下幾個村子的受災情況?”
徐縣令斟酌一番後,點點頭,“行,多帶幾個衙役,把人押回來。”
接著又對張信柱道:“本官親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