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鏽刀鈍:港漫因何衰落
來源@騰訊動漫·世界風專題
說起聶風、步驚雲、王小龍、王小虎、陳浩南這些人的名字,即便是沒看過港漫的人,也絕不會感到陌生。上世紀80年**始,在黃玉郎、馬榮成這兩位港漫標杆“大神”的領導下,港漫以快節奏的故事、火爆刺激的場麵、恩怨分明的角色迅速躥紅,除去幾乎占領整個香港漫畫市場外,影響力更輻射東南亞,隱約有與日漫、美漫分庭抗衡之勢。
然而,自從進入新世紀以來,曾經風光無限的港漫威風不再,不僅大本營香港被日漫攻陷,創作人才更是麵臨青黃不接的窘境。當一代“宗師”馬榮成於去年宣布封筆之後,大家懵然間發現,似乎香港漫壇尚未有一人有資格接位。“港漫已死,有事燒香”這句話更成為不少網友調侃港漫的口頭禪。
雖然世間萬物都逃脫不了盛極而衰的宿命,但港漫的衰落卻適合來得太快、太急,當美漫英雄化身好萊塢電影主角贏得全球影迷矚目之際,當日漫與日本動畫刀劍合璧獲得年輕人癡迷之時,港漫卻已如耄耋之年的老人,步履蹣跚,讓粉絲們為之心碎。
難道港漫真的已經無力回天,那些叱吒風雲的大俠們隻能在“皇圖霸業一場空,不勝人生一場醉”感歎聲中退隱江湖?是天災還是**,本期《世界風》將給讀者們分析港漫的現狀,並剖析造成港漫衰落的內外因。
港漫英雄末路的現狀
曾幾何,香港報攤亭上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讀物就是港漫。在地鐵上,不管是稚氣未脫的學生,還是西裝革履的白領,都習慣手捧一本《龍虎門》或《風雲》津津有味地閱讀。但時下的香港,港漫已成為邊緣讀物,在地鐵、公交車上,人們更熱衷地是用手機、平板電腦看新聞、玩遊戲,即便偶爾發現有年輕人拿出漫畫閱讀,湊近一看多半是《海賊王》《火影忍者》等日漫。港漫已淪落為江蘇餅、豬油糕一般,成為一代香港人的回憶。
一、銷量驟降難破萬
說一千道一萬,銷量才是硬道理。不管心中何等不願,當看到《龍虎門》《風雲》等港漫代表作銷量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二十來萬,下跌到如今的四萬,甚至更少之時,就可明白港漫已深陷泥沼、寸步難行的現狀。要知道兩部作品的作者黃玉郎、馬榮成在香港漫壇的地位好比日本漫壇的手塚治蟲與鳥山明,現今香港凡是知名漫畫家幾乎都是出自這兩人旗下。
然而即便是黃馬二人也無力挽回港漫的頹勢,去年馬榮成在給自己舉辦的金盆洗手大會“風雲盛宴”的時候,就坦誠自己不想繼續為《風雲》銷量“和稀泥”,選擇封筆。對於馬榮成的封筆,筆者並不感到意外。要知道,自2008年以來,他進入房地產並大獲成功,短短數年,光手中物業市值逾七億元,總身價高達十個億,是名副其實的漫壇首富。對於馬榮成來說,漫畫收入已經微不足道,要不是出於對作品的愛,或許《風雲》早在數年前就該完結了。
去年,馬榮成舉辦金盆洗手大會,選擇封筆
而另外一位漫壇大佬黃玉郎,雖然一直新作不斷,但其實不過是打著玉郎編繪噱頭,以流水線操作模式,製作出的“工廠漫畫”。他本人早就不親手繪製漫畫,而將精力放在玉皇朝集團的運作上。
伴隨港漫兩位標杆人物相繼退隱幕後,至少時下尚未有人能真正扛起港漫大旗,主流如邱福龍、鄺彬強、鄭健和、司徒劍橋、劉雲傑、何誌等漫畫家的作品銷量也就一萬上下徘徊,至於新人,嗬嗬,能賣上千本就足以開狂歡派對。
二、收入減半頻轉行
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正所謂話俗理不俗,任何一個繁榮賺錢的行業,都勢必受人關注吸引人才,反之也很少有人願意到一個夕陽產業上去蹉跎時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值港漫的黃金歲月,漫畫公司都紛紛開出高薪養主筆,像馬榮成在替“玉郎機構”(化傳信前身)連載《中華英雄》時候,年薪超五百萬,而其他如張萬有、謝誌榮等主筆的年薪也高達百萬。可以說在當時,漫畫家是一個無比風光,惹人羨慕的高薪職業。
然而時隔二十年年,當各行各業都普遍加薪、厚膘的時候,港漫主筆們的腰包卻紛紛瘦身,年薪有五六十萬者,就堪稱是一線漫畫家了。日趨窘迫的業界環境,也迫使眾多港漫作者轉行,投身遊戲、動畫、廣告設計領域。
反觀內地漫壇,《偷星九月天》的作者周洪斌以兩千三百萬的年收入坐穩了2013年中國漫畫家富豪榜榜首之位,此外榜單中排名前十五位漫畫家的年收入都在百萬之上。
天災**,究極怪誰
在港漫衰落的這十來年裏,不管是業界學者、從業者,還是一般讀者都曾給港漫把脈問診過,提出港漫題材單一、畫風單調、盜版衝擊等觀點。
誠然,港漫也確實有著上述缺點,但按常理推斷,這些缺點並非不治絕症,要改變也未嚐不可,可為什麽港漫的日子還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難道香港的漫畫家們就像晉景公一樣寧願病入膏肓也不肯醫治?
一、“成也武俠,敗也武俠”是個偽命題
曾經內地有一位漫畫大佬評價港漫市場的時候,用了一句“成也武俠,敗也武俠”,不少業內人士和動漫迷也覺得這句點評十分中肯,覺得港漫一天到晚就是打過來打過去,實在是看煩、看膩了,不像日漫那樣多元化。難道香港的漫畫家就不能畫點別的嗎?死抱著武俠不放?
其實不是香港的漫畫家不想畫其他類型的漫畫,是不能呀。經過幾十年的市場洗禮,“武打”元素在香港讀者心中早已根深蒂固,除幾個別如《麥兜》作者謝立、麥佳碧夫婦、《百分百感覺》作者劉雲傑外,其餘想要非主流一把的漫畫家基本上都遭遇滑鐵盧,銷量慘不忍睹。
脫離“武打”元素,大部分漫畫家都遭遇滑鐵盧
現實告訴香港漫畫家們如果不立足於“武打”這一港漫特色,那麽別說勉強度日,可能大家都要立刻滾鋪蓋卷回家賣茶葉蛋。
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然“武打”已經成為港漫的特色商標,從業者們該想的是如何將其發揚光大,而不是棄之如屣。
而且我們轉過頭看美漫,不也是靠眾多“超能力英雄”係列漫畫爭奪世界漫畫市場的,卻沒見美國漫迷嫌棄說看夠了超級英雄。
二、畫風眾口難調左右為難
說起港漫畫風較為統一單調這點,就不能不談起港漫的創作模式。不同於日漫一名漫畫家配幾名助手的小作坊式創作,港漫從從創意、構圖、繪製腳本到上色、補白和發行,經常都是團隊作業,大家分工明確,逐步傳遞,被稱為“流水線操作”。這樣模式雖然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保證漫畫的創作質量與速度,但喪失了個人風格,相當於每個人都是在一個固定圈子裏跳舞。再加題材的同質化,自然會讓讀者覺得港漫就是一群肌肉男,隻會打來打去。
當然,也有一些香港漫畫人走日式創作模式,在畫風上也開始模仿日漫,但卻會被人說是喪失港漫特色。如漫畫家tong在連載《rock’nzero》的時候,就有讀者批評其封麵人物麵相過分模仿小畑健。其實好比練習書法,任何人都是臨摹名家字帖起步,漫畫也是如此。如《妖精的尾巴》作者真島浩畫風模仿尾田榮一郎的,《草莓100%》作者河下水希畫風模仿桂正和,這是新人漫畫家必不可少的成長階段。
對時下的香港漫畫家來說,學習馬榮成、邱福龍等港漫名家的畫風,會被批評為固守成規,不肯變通;學習日漫,畫點大眼睛的萌妹子又會被指責為無個人風格,反正左右為難,裏外不是人。想改變,一個字——難!
三、網絡盜版漫畫是柄雙刃劍
在寫這篇專題之前,筆者電話采訪過幾名相熟的香港漫畫家,他們在回答為何港漫銷量下滑之時,都不約而同的提出實體漫畫受到網絡盜版漫畫衝擊這點上。“現在的讀者都習慣在網絡上閱讀盜版漫畫,自然肯掏錢買書的人就少了。”
筆者不否認網絡盜版確實會影響實體漫畫銷量,但我們也該看到網絡漫畫的盛行對宣傳普及作品有著積極影響。像美國的轟隆隆漫畫公司(boom!ics)在推出漫畫周刊《北風》時,就推出了的紙質版本和免費網絡版本。當時很多零售商都擔心這種做法會影響該漫畫的紙質版銷量,而事實證明,《北風》第一期推出後一周內即售罄,出-版社不得不進行加印。
當年輕人習慣於利用手機、電腦享受快節奏的網絡資訊時代,網絡漫畫對幫助吸引那些沒有習慣去書店購書的潛在讀者,當他們真正喜歡這部漫畫的時候,自然也不會舍不得一包煙錢,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作品本身能否精彩,可我們在國內的許多盜版漫畫網站上看到的是,港漫的點擊率一直處於尷尬的境地。點擊率排行榜前列的清一色的日漫,甚至不少國產網絡漫畫的點擊率都要勝過港漫。所以與其將漫畫銷量下跌歸咎於網絡盜版,不如靜心下來構思真正吸引眼球的故事。
大廈將傾根源在內
正如同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與其在表麵上尋找港漫衰落之謎,或許我們更應該從內思索這個問題。在筆者看來,港漫如今的不景氣,實際早在它的黃金時代裏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一、論資排輩難出頭
眾所周知,港漫采用的是流水線工廠式的創作模式。所以當一名新人進入香港漫畫公司的時候,不管他能力天賦如何,都得從最基礎開始,比如指定你畫背景、畫衣服、上色等等,而且這一畫就是好幾年甚至十數年。能從這種勾線小工混上主筆一職的漫畫家可說是寥寥無幾。
或許會有人說,一個職業從基層做起是很正常的,像日本的漫畫家大多也是從漫畫助手做起的。此話不假,包括尾田榮一郎、井上雄彥、和月伸宏等漫畫大神都是從漫畫助手幹起的,但是真要研究他們的簡曆就會發現,他們幹助手的時間絕不會太長,基本上也就是一到兩年的時間,就會在雜誌上出道,開始連載。
而這樣的情況在香港漫壇卻極為少見,沒有個五六年的助手資曆,漫畫公司不會放心讓人擔任連載漫畫的主筆。
這種論資排輩的行業潛規則,極大傷害了青年漫畫家的創作積極性,要知道20來歲的時候是人思維最為敏銳、最有創意的時期,這時候讓一名漫畫家長期從事助手一職,進行一些沒有創造力的工作實在是扼殺他們的天賦。
《火鳳燎原》的作者陳某,可以說是香港近十來年裏,最具天賦與創作力的漫畫家之一了,但他卻選擇在台灣出道、發展,其中因果值得業界玩味。
《火鳳燎原》的作者選擇在台灣出道發展
二、人才青黃不接,斷層嚴重
常言道,人才乃立國、富國、強國之本,不管各行各業想要繁榮昌盛都離不開人才。當年港漫繁榮的局麵也是在黃玉郎、馬榮成、牛佬、邱福龍、許景琛、許景琛、溫日良、司徒劍橋等一批漫畫天才的努力下創建起來的。
但當二十年過去,我們看到日本漫壇人才不斷,從鳥山明、富堅義博到尾田榮一郎、岸本齊史再到諫山創,可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可反觀港漫,現在擔任主力的漫畫家還是二十年前的那一批。
一位香港朋友曾給筆者講述了一個這樣的經典案例。他說自己去找一家漫畫公司的舊同事吃飯,因為早到,便被舊同事們叫下玩撲克牌,可他剛開始玩牌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回到了二十年前。因為二十年前是和他們玩牌,如今還是在和這班人玩,玩的還是鋤大d。他忍不住感歎“大
哥,現在家家都在玩鬥地主了,你們怎麽就跟不上時代了”。
當漫畫創作者們還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時候,讀者已經換了好幾代,他們所接受的資訊以倍數拋離漫畫人,試問由這批漫畫家創作的作品又如何去吸引時下的讀者?
三、忽略兒童題材
如同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一樣,培育一個人對漫畫的閱讀習慣,同樣要從娃娃抓起。但是適合孩子閱讀的港漫有多少了?《麥兜的故事》算一個,但還有麽?
因為港漫多沿用現實的世界觀,並以激烈打鬥為賣點,所以並不適合小學生們閱讀,但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其實正是漫畫的主要讀者群,可以說凡是喜歡看漫畫的人,基本上
都在小學時代就培養了漫畫的閱讀習慣。港漫在這一漫畫啟蒙階段直接放棄競爭,確為不智。試想一下,當一名香港兒童的小學啟蒙漫畫是《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那麽他讀高中、大學甚至於工作之後,是會選擇陌生的港漫呢?還是從小陪他長大的日漫?結果不言而喻。
適合孩子閱讀的港漫有多少了?
相比之下國產漫畫則極為重視這一階段的讀者群,目前銷量位居國內前列的某四拚一的彩色漫畫雜誌主打的讀者群就是小學初中生。而經過進十年的市場培養,國內的讀者對國漫的認同度也是越來越高。如《偷星九月天》單行本銷量早破百萬冊,《鬥羅大陸》《鬥破蒼穹》等漫畫的單行本銷量也超過五十萬冊。
而國漫取得的這些進步,不得不歸功於對兒童漫畫的重視,提高了孩子對國漫的認同感。港漫想要改變現狀,就必須重視兒童題材,甚至要雙管齊下,再將作品改編成適合兒童觀看的動畫,方有轉機。
結語
有高峰自然會有低穀,看一個人是否堅強並非看他在得意之時是如何揮斥方遒,而是看他在跌倒時,如何自強不息,重新站起。如今的港漫想要重新恢複往日的榮光,確實千難萬難,但正如聶風、步驚雲、王小虎、華英雄等港漫主角們,又有哪一個在成長道路中不是經曆過九死一生,生死離別的?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希望曾給我們帶來許多美好回憶的港漫也能擁有它們描繪角色的那種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精神,相信總有一天港漫會鳳凰涅槃,強勢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