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跟勇者的關係進化論
“妖魔鬼怪”從來不是什麽好詞,他們通常都是一群危害人間的壞蛋,每個有勇氣的人都應該站出來為民除害,所以時至今日,“打怪”依然是勇者雷打不動的使命。如果可以擊敗“怪物”的首領“魔王”,那就是勇者這輩子最大的功績,足以令勇者名垂千古,萬人敬仰。但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魔王”已經不再是曾經那青麵獠牙、虎背熊腰的形象,他變成了一個勇猛睿智、渾身散發出王者霸氣的首領,而且人氣度有時候還會超過勇者。
勇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其實應該叫魔王一聲“爸爸”。因為沒有魔王就沒有勇者的這個道理就像沒有蒼蠅就沒有蒼蠅拍一樣。如果沒有魔王,勇者可能隻是一個胸無大誌的**絲男,過著碌碌無為的生活。是魔王創造了勇者這個特殊的身份,所以魔王是勇者父親的這個設定從本質上揭露了魔王與勇者的關係。
但是,僅僅是父子關係已經無法滿足現在讀者的口味了,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魔王與勇者以冤家、搭檔,甚至情侶的方式出現在動漫作品中。魔王與勇者,注定了一輩子要糾纏不休。從當初的你死我活,到現在的你儂我儂,兩者的關係究竟經過了怎樣的變化呢?在這次的特別企劃中,我們就將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括號中的時間都是動畫版第1部的播出時間,或者真人電影的上映時間。)
魔王與勇者不共戴天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出現“魔王”這一角色的動畫作品一般都是西方奇幻類。
雖然東方古典題材中,比如說《西遊記》和《犬夜叉》中也有大量妖魔鬼怪,但卻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魔王”。能稱得上“王”的魔物,不僅僅自身要擁有強大的力量,而且還必須擁有自己的國家。高中政治告訴我們,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同時兼具社會管理的職能。要有領土、國民、政權和主權才能談得上是國家,有了國家才會有國王。
《西遊記》中是沒有“魔界”這個概念的。魑魅魍魎沒有自己的領土,所以也沒有能與玉皇大帝抗衡的“魔王”,最多隻有一些像金角銀角那樣占山為王的山大王而已。在東方題材的作品中最接近魔王的存在應該是“閻羅王”,因為至少他還有“陰曹地府”這個地盤。
正因為不是本土題材,所以有魔王登場的西方奇幻動畫在日本出現得比《墓場鬼太郎》(1968年)這種妖怪動畫晚得多。勇者與魔王題材的興起必須歸功於遊戲,特別是rpg在日本的發展。這不得不提到一部至今仍然有新作問世的經典遊戲《勇者鬥惡龍》(1986年)。
《勇者鬥惡龍》的情節就是傳說中的勇者為了救出被龍王綁架的公主而踏上了打倒龍王的征途。雖然龍王也算不上真正的魔王,但是這款遊戲的世界觀設定非常符合我們對魔王與勇者關係的最初認識。簡單來說,勇者是正義的,魔王是邪惡的,勇者的使命就是打倒魔王。
經典傳統的勇者,都是以打敗魔王為使命
自古acg就是不分家的,所以勇者魔王類的奇幻遊戲火了以後很快就影響到動畫界。比如說《魔神英雄傳》(1988年)和《咕嚕咕嚕魔法陣》(1994年)。前者講述普通小學生瓦塔諾被召喚到神部界,打倒邪惡帝王統治的創界山的故事。後者講述仁傑的父親看到國王頒布的勇者召集令後強迫自己的兒子成為勇者,打倒魔王的故事。
與《勇者鬥惡龍》一樣,這些作品中勇者的最終使命就是要打倒魔王,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勇者與魔王之間隻是單純的敵對關係。
魔王與勇者聯合抗敵
在故事的結尾,勇者打倒魔王,給黎民百姓帶來充滿希望的未來。但是,把打倒魔王當成人生目標的勇者呢?太快實現人生目標的勇者,下半輩子又該幹什麽呢?麵對這樣的問題,創作者們提供了很多答案,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短暫的和平很快結束,勇者遇到更可怕的敵人。為了戰勝這個敵人,就連曾經的敵人——也就是魔王,也變成了勇者的戰友。
把這種模式發揮到極致的作品當屬鳥山明的《七龍珠》(1986年)。最初在天下第一武道會中與孫悟空打得你死我活的魔王短笛,後來在貝吉塔星人侵入地球時選擇與孫悟空並肩作戰。就連剛出場時恨不得把孫悟空打得連渣都不剩的貝吉塔,最後在麵對弗利薩時也成為了孫悟空的戰友,而且兩人在對戰魔人布歐時還曾一度合體哦。
雖然短笛和貝吉塔也算不上真正的魔王,但是這個模式卻滲透到無數少年漫畫中,以至於主人公每交一個新朋友都要先和對方轟轟烈烈地打一架才行,詳情請見《海賊王》《死神》《家庭教師》等“jump”係少年漫畫。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作者早就設計好了這種“不打不相識”情節;二是配角人氣太高,真被主角打死了讀者不答應。
勇者和魔王起初不共戴天,卻也可以並肩作戰
最近一部真正把“遇到強敵就合作”這個模式運用到魔王勇者動畫中的就是山本寬執導的泡麵番《戰勇》(2013年)。本作中的魔王是一個連自己都承認自己很弱的小蘿莉,唯一的絕招就是“空間轉移”這一逃跑絕技,而且有效距離還隻有50米。真正的黑幕是召集勇者消滅魔物的國王,他這樣做是為了“成為創造了傳說中的勇者的傳說中的國王”。
按照前麵提到的魔王概念,把魔界理解成一個國家,那麽會出現如此笨拙的魔王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就連魔王也無法控製自己偉大的遺傳基因在什麽時候出現一點突變。在《戰勇》中魔王與勇者之所以可以相安無事,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要共同麵對國王這個最終黑幕,而且還因為魔王實在弱得讓勇者覺得殺她不是在維護正義,還是在恃強淩弱。
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魔王與勇者的關係不再像從前那麽激烈了。隻要滿足一定條件,其實他們是可以和睦相處的。
。
魔王與勇者血濃於水
比朋友更進一步的關係就是親人,親人中最親的關係莫過於父子。
魔王與勇者是父子關係的設定可以追溯到《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1980年)。因為是源頭是這部舉世聞名的好萊塢電影,所以這是一個國際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玩具總動員2》(1999年)中,魔王紮克就曾對巴斯光年宣布自己是他的父親,令許多觀眾摸不清頭腦。其實大家不必認真追究巴斯光年的出生來曆,這就隻是一個“美國笑話”而已。
日本動畫中,光是筆者記得的作品裏就有《龍之塔》(2008年)第1集和《屬性同好會》(2014年)第3集惡搞過這個梗。《龍之塔》第1集中總結了各種勇者題材作品中的老梗,除了“魔王老爸”之外還包括“隻要一談回老家結婚就必死定律”。《屬性同好會》第3集中,遊戲製作部在學園祭上推出的一款體驗型遊戲,一對父子在裏麵分別扮演魔王和勇者。
雖然“魔王老爸”已經從當初的“劇情梗”淪落成今天的“搞笑梗”,但是依然有作者勇於發揚創新精神,對老梗加以改良後重新使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而且其中不乏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人氣作品,比如說《青之驅魔師》(2011年)和《惡魔奶爸》(2011年)。
《青之驅魔師》中的主人公奧村燐原本是魔王撒旦的兒子,但是除了撒旦這個親身父親之外他還有一個感情更加深厚的養父藤本獅郎。而藤本獅郎在動畫第1集中就慘死在撒旦手上,所以撒旦既是主人公的親生父親,同時也是主人公的殺父仇人。養父遇害後,主人公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成為驅魔師,親手消滅自己親身父親的大義滅親之路。
在《青之驅魔師》的設定中,勇者與魔王老爸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衝突更加激烈。而且勇者不是過關斬將,打到最後**oss時才晴天霹靂般得知這個殘忍的真相,進而懷疑自己的人生,而是一開始就知道真相,並且還因為這個真相而樹立起“成為驅魔師”的人生目標。勇者的目標已經不單純是打倒魔王了,他的行動中透出一種“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如果說《青之驅魔師》走的是升級加強版路線,那麽《惡魔奶爸》走的就是逆向思維路線。**少年男鹿辰巳在河邊撿到一個嬰兒,結果這個嬰兒居然是未來的魔王。於是勇者變成了魔王的養父,必須隨時把魔王帶在身邊,由此引發出一連串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趣事。
勇者變成了爸爸,魔王變成了嬰兒。勇者被魔王折磨,但卻不得不關心他,保護他。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魔王與勇者恩恩愛愛
在前中我們看到魔王與勇者關係可以是敵人,是戰友,是父子,其實這些都是上個世紀流傳至今的傳統設定。隨著時代的發展,魔王與勇者終於突破了種族、身份和地位的限製進入新境界。現在魔王與勇者之間最時尚、最常見的關係已經變成了轟轟烈烈的情侶關係。
寫到這裏,筆者耳邊仿佛已經傳來遊佐惠美的怒吼:“誰和魔王是情侶呀!”在勇者與魔王的最後決戰中,魔王真奧貞夫通過“門”穿越到人類世界,勇者遊佐惠美追殺他也來到人類世界。結果兩人都失去了法力,變成了普通人。為了在日本生存下去,他們必須要有一份工作。於是魔王變成了快餐店的員工,而勇者則變成了通信公司的電話客服。這就是《打工吧魔王大人》(2013年)帶來的魔王與勇者在現實世界中的艱辛就業史。
近期以來,勇者與魔王的戀愛物語也很盛行
類似的作品還有《魔王勇者》(2013年),《當不成勇者的我隻好認真找工作了》(2013年),《新妹魔王的契約者》(2014年)。無論是魔王與勇者締結契約,互為彼此的所有物,還是魔王被打敗後失業的勇者隻能去電器店打工時遇到了魔王的女兒,抑或是勇者的兒子不得不與魔王的女兒(義妹)**——從這些設定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勇者與魔王的關係發生了質變,由仇人間的敵對變成了情侶間的**。
如果魔王和勇者一男一女,如《打工吧魔王大人》和《魔王勇者》,那就方便了,兩者可以直接談戀愛。如果魔王和勇者是同性,如《當不成勇者的我隻好認真找工作了》和《新妹魔王的契約者》,那也難不倒作者,反正魔王的女兒肯定是女的吧,那就讓女兒和勇者談戀愛好了。作者如此“不折手段”地撮合魔王與勇者,我們或許可以把這理解成是一種緩和種族矛盾的通婚政策吧。
一開始有衝突的愛情會更加曲折、精彩,經典教材如《流星花園》(1996年),道明寺愛上杉菜的理由就是“別人都怕我,隻有你敢打我”。《不二神探》(2013年)中李連傑看到章和陳妍希拌嘴也會吐槽“吵什麽吵啊,這麽愛吵結婚吧”。要論衝突,魔王與勇者這對宿命敵人的衝突可謂是所有cp中數一數二的,所以發展成現在這樣的局麵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讀者之所以可以接受魔王與勇者關係的轉變,也是因為環境的改變。在遠離戰爭年代的現在,種族和國籍已經不足以成為彼此憎恨的理由了。正如前中提到的,如果把魔界當成一個國家,而魔王與勇者的結合正體現了“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睦鄰友好原則。
魔王與勇者主角之戰
魔王與勇者題材發展至今,有一個現象日漸突出。那就是魔王好像不甘心扮演配角,而要與勇者來爭奪主角的寶座。現在以魔王為主角的動畫越來越多。《魔界戰記》(2006年)的主角是魔王的兒子拉哈魯,而勇者隻是一個打醬油的大叔;《提亞拉之淚》(2009年)的主角複活的魔王阿隆,而勇者隻能眼睜睜看著妹妹被魔王迷得神魂顛倒。《最後的大魔王》(2010年)的主角是被預言將會成為魔王的紗伊阿九鬥,而勇者一開始隻是魔王的小弟。
背負沉重命運、承受世間誤解的魔王,當主角反而更有魅力
&n
sp; 在上麵3部作品中,勇者至少還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配角,但是在某些作品中已經完全看不到勇者的身影了,隻剩下魔王擔綱主演,撐起整部大戲。比如說《今天開始做魔王》(2004年)中因為黑發黑眼就被當成魔王的普通高中生涉穀有利,《campione弑神者》(2012年)中通過弑神來得到神靈力量的魔王草薙護堂,《魔界王子》(2013年)中所羅門戒指的繼承人威廉·特懷寧。
其實這種讓反麵角色翻身當主演的做法不僅存在於的日本動畫中,就連歐美動畫近年來也開始出現這種傾向。最明顯的兩部電影就是《精靈旅社》(2012年)和《無敵破壞王》(2012年)。《精靈旅社》講述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寶貝女兒愛上了一個人類小夥的故事。影片中科學怪人、木乃伊、隱形人等經典怪物紛紛登場,大結局中闖入人類狂歡會後得到人類幫助的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人類如此喜歡怪物。《無敵破壞王》則是一個遊戲中的反派闖蕩其他遊戲世界的故事,是一場標準的反派逆襲戰,翻身當了一次主角。
以魔王為首的反派之所以可以取主角而代之,必然因為他們身上存在一些可以吸引讀者的地方。總結一下,魔王身上往往帶有兩個特征:一是自由,二是叛逆。勇者往往會給人一種“墨守成規,生下來就走上既定宿命”的感覺,而魔王則可以“利用強大的力量改變世界”。
在迷惘而混亂之中我們需要勇者帶來和平,但是在和平安寧之中我們卻需要魔王帶來變革。這也許就是可以魔王翻身變成主角的理論支持吧。
魔王誕生記
研究了這麽久魔王與勇者的關係,最後筆者想要總結一下魔王的幾種誕生形式。
第一種就是“生下來就是魔王”。就像《戰勇》中的蘿莉魔王一樣,她既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是魔王也不具備成為魔王的實力,單純隻是因為爸爸是魔王,所以她就是魔王。
第二種就是揭竿而起,自力更生打天下統一魔界的魔王,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劉邦和朱元璋。動畫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打工吧!魔王大人》裏的真奧貞夫。
第三種是最具有動漫精神的一種,也是最深奧的一種。前中已經談到“勇者可以是魔王的兒子”,那麽“魔王又是誰的兒子呢?”很多漫畫給出的答案就是——“神”的兒子。
在《七龍珠》中,魔王短笛就是神的惡念形成的。因為神要成為神,所以必須把自己的惡念分離出去,於是這些惡念就變成了魔王。少女漫畫中對魔王誕生的解釋則更加浪漫,比如說《神風怪盜貞德》中魔王就是神的寂寞之心。神愛上了夏娃,看到夏娃和亞當的幸福生活後感到寂寞,於是才有了魔王。《最後的大魔王》中,魔王就是替神完成革命的執行者。
無論是以上哪種情況,魔王都可以算得上是“最接近神的人”,所以魔王可以成為勇者的戰友、父親或者戀人也就順理成章了。西方有句諺語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惡魔。”正因為如此,魔王對權勢和力量的追求,以及推動變革的勇氣和執著才可以令我們這些普通人產生共鳴。魔王就是這樣才積累起了可以與勇者抗衡的高人氣。
結語
搞創作的人應該都會有一個體會:解釋主角的行為動機往往很簡單,但是解釋反派的行為動機卻很難。主角的任務就是要消滅搞破壞的反派,但是反派為什麽要搞破壞呢?如果單純是“破壞欲和征服欲”已經不足以說服現在的觀眾了。《戰勇》中的蘿莉魔王就曾吐槽魔王老爸“他是有中二病才想征服世界”。
其實魔王與勇者的衝突正是兩種價值觀的衝突,而魔王與勇者的關係變化也正是對不同價值觀包容力的變化。期待以後還有更好的魔王題材作品的誕生,為魔王和勇者的關係提出更好的解釋,激發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