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該這麽讀日本

前言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在中國古代官方史書中被稱為“倭奴國”,據考證,“倭”字有矮人之意,大概是當時奉命來華的日本使節個頭不高,所以我國古人才稱他們為“倭奴”。時至今日,東漢光武帝賜給當時日本部落酋長的“漢倭奴國王印”還被日本人妥善地珍藏著,見證了中日兩國邦交之久遠。

我國古代齊威王、燕昭王,乃至秦皇漢武崇信神仙,想采不死之藥,於是方士之說熾然而興。傳說東海之中有三島十洲,三島者,即蓬萊、方丈和瀛洲,我國古人又以日本遠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因此又稱之為東瀛。後又有日出處名叫“暘穀”,暘穀有木名叫扶桑,故而後人又以扶桑代指日本。近來也有人考證說,中國古代史書中的“扶桑國”並不是日本,而是大洋彼岸的墨西哥,甚為在理,但以扶桑代指日本,由來漸矣,因不遂改。至於日本人則被稱為島夷,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海島上的少數民族。

“日本”這一稱呼作為對外的官方名稱,則始於飛鳥時代的一位聖人,這一節後麵的楔子裏另有所述,茲不贅論。

從日本開始有字記載時起,直到疾風驟雨的明治維新前夜,日本不但傾心崇尚漢化,而且積極學習,加緊引進,不但使用漢字,閱讀漢書,便連衣食住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映射著中國的影子。在那個時代,判定一個日本人的社會地位、化修養也往往以這個人認識多少漢字、通覽多少漢書為準則。

然而到了近代,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愚昧、封閉,原來古老強大的中華帝國被西方列強以堅船利炮敲開了大門,一次次的折戟兵敗,一紙紙的屈辱條約,接踵而來,應接不暇,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極大地激起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吞並神州的野望。此時,中國社會在封建社會末期的急劇變革中沉淪。而與此同時,日本則另辟他徑“脫亞入歐”,通過改革而躋身列強。

強大起來後的日本加緊了擴張的步伐,把矛頭指向了朝鮮半島、中國。對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八年侵華戰爭;繼而,一步步地將戰火引向了整個遠東,不但給本國帶來了災難,也給整個遠東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瘡痍,在心靈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痕。

戰後的日本則專注於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利用美國人的幫助,在短時間內重振起來,並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no.2(第二),又一次創造了奇跡。

在客觀上,正是這個毀譽參半的島國日本,強烈地吸引了全世界人尤其是中國人的眼球和興趣,在中國,希望了解日本、認識日本、研究日本的人越來越多,隨著電子、動漫、遊戲、影視等化載體的引入和風靡,更是有星火燎原的勢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們要了解日本、認識日本、研究日本,毋庸贅言,了解日本曆史將是不可或缺,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我編撰這本書的目的也正是希望中國的朋友在茶餘飯後能夠隨便地翻一翻、看一看鄰邦日本的曆史,了解一下日本大豪海音寺潮五郎所謂的日本四大好故事——“源平”、“南北”、“戰國”、“幕末”——這些風雲突變的時代裏都發生了什麽驚心動魄的大轉折、大曆史;認識一下他的得意弟子——日本又一大豪司馬遼太郎——所謂的“日本無英雄”論調下的日本人物,例如先知先覺的聖德太子、不可一世的藤原家族、飛揚跋扈的平家、人才輩出的源氏、翻雲覆雨的足利尊氏、足智多謀的楠木正成、運籌帷幄的戰國群雄、狂飆突進的幕末誌士,看看他們又是有著怎樣波瀾壯闊的人生篇章;同時,對日本和外國的朋友來說,通過這本書也能知道筆者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日本曆史的一些獨到視角和個人看法。

綜上,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所以書中難免紕漏舛錯之處,高明的讀者如果有好意見,可以不吝賜教,彼此商榷為幸!

2011年1月冬夜於西湖畔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