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話時代
西方的亞當、夏娃和諾亞方舟,中國的盤古開天辟地、女媧團土造人,每個民族在追溯自己的曆史時,往往都會追溯到一個神話的起源。日本也不例外,也是一個有著自己神話的民族,而且日本本身也一向自稱為神國,他們的最高統治者“天皇”就是神留在世上的後裔……
曆史的起始點——古日本的輪廓
日本一向自稱是神國,何以如此?那是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天皇不是人類,而是神留在人間的子孫,是神的後裔,那麽天皇統治的國家自然也被稱為神國。
這種說法最早出自一本叫做《古事記》(こじき、ふるこ和ふみ)的日本官方史書,據說,通過“壬申之亂”上台的大海人皇子,也就是日本第四十代天武天皇,這哥們兒覺得自己國家的曆史謬誤太多,尤其是和我們中國的曆史比起來,那差得真不是一星半點。因此,他就覺得有官修正史的必要,一來自然是可以留下自己天皇家族的活動記錄,二來也有根據自己政治意圖篡改曆史的一時之需。很明顯的是,這位天武天皇所主持修訂的兩本官方史書中清一色地都沒有提及那位在“壬申之亂”中被自己消滅的大友皇子,成王敗寇,直到明治時代,這位兵敗失位的弘天皇才被後世的史學家考證出來,加以追封,列進了天皇家族的譜係之中。
天武天皇欽命修訂的兩本官方史書,其中的一部便是大名鼎鼎的《古事記》,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本官修正史,最初是由一位二十八歲有照相機般記憶力的大臣稗田阿禮,根據上古所流傳下來的史料《帝紀》、《舊辭》等,重新加以編輯整理。然而遺憾的是,這位擁有超強記憶力的稗田阿禮努力工作了三十年,還沒有完成修史大業,就變得衰老不堪了。這時到了元明天皇在位之時,新的女帝不得不敕諭另一位才高八鬥、筆走龍蛇的朝臣太安萬侶繼承稗田阿禮的禦用工作,繼續完成修史大業,並終於在712年順利完成,這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古事記》。
和銅四年(712)1月28日,以當時日本體編撰而成的《古事記》被正式獻給在位的女帝元明天皇。該書是以日本天皇家族為中心,利用當時流傳下來的或者數代口耳相傳的故事,記載了從日本開天辟地到女帝推古天皇(日本第三十三代天皇,592年12月8日至628年3月7日在位)間的傳說和史事。全書可以分為“本辭”和“帝紀”兩個部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卷屬於“本辭”,中卷和下卷屬於“帝紀”。“本辭”收錄的是太安萬侶的序言以及日本開天辟地、造人傳世的神話和傳說。“帝紀”部分則記載了從第一代神武天皇到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間的三十三代天皇的譜係和事跡,其中第一代神武天皇到第十五代應神天皇屬於中卷的內容,這一卷裏的天皇也備受後世史學家的爭議,現在普遍認為是傳說中的天皇,曆史上並不存在;屬於下卷內容的第十六代仁德天皇到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則是日本曆史上實際出現過的人物。《古事記》在日本的地位就和中國的《春秋》、《左傳》一樣,是日本最早的史書,也是日本最早的學作品。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其實自推古天皇前的三十二代天皇都還沒有正式使用“天皇”的稱號,當時的天皇隻不過是日本大和地方(古日本仿唐製采用“分國法”又可分為六十六國,或叫六十六州,這六十六個地方又分屬五畿七道,其中大和又名和州,就是五畿之一,說白了,就是日本京畿附近的五國之一,其餘四國分別為山城、攝津、和泉、河內四州)的一個部落酋長而已,對外正式的稱呼是“大君”,中國又叫“倭王”。直到608年,日本外使小野妹子作為陪送,再度送隋使裴世清回國時,帶來的一份日本國書,上麵有“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的措辭,日本才第一次正式對外使用了“天皇”這一稱呼。直到天武天皇在位時,“天皇”這一稱呼才開始普遍使用。
除了《古事記》以外,這位天武天皇可能覺得還不過癮,於是乎他就又成立了一所曆史編撰館,以舍人親王為首,任命了一大批編撰委員,要他們仿效中國的《史記》、《漢書》等曆史經典著作,廣征博采,編輯出一部完備的日本國史,這就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二本官修正史《日本書紀》的由來,由於這本史書采用了中國《史記》紀傳體的編撰體例,所以它在日本史中的地位也相當於中國的《史記》。
天武天皇雖然肇始了日本兩大官方正史的修訂工作,但可惜的是,這哥們兒卻沒有看到這兩本史書的完成。較晚的《日本書紀》在四十年後的養老四年(720)才最終定稿,獻給了女帝元明天皇。
編撰《日本書紀》的時候,像《古事記》、《風土記》這樣的史書都已經被編撰出來,但是由於撰述者采用的傳說和聽到的故事有不同之處,所以內容也有出入。這樣,後來出道的《日本書紀》便擔負起為之“定本”的使命。《日本書紀》為了經典起見,采用漢寫作,其史觀以天皇和中臣家族(後來的藤原氏)為中心,記錄了從神代到第四十一代持統天皇的譜係和事跡。全書共三十卷,其中第一、二卷是神代的內容,從第三卷開始是第一代神武天皇到第四十一代持統天皇的譜係和事跡,另附譜係一卷,今已亡佚。
至此,日本的上古史才算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大致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