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該這麽讀日本

源平時代

武士注定是不甘寂寞的,權力的爭奪一向熾烈。平安時代末期,矛盾最終訴諸武力解決。以平氏為首的武士集團一度占據上風,將源氏武士集團打得奄奄一息。風雲變幻,源氏再度崛起,與平氏拉開了長達六年的爭奪戰。最終,源氏笑到了最後。

不斷玩架空的武士時代——走入源平時代

平安時代末葉,隨著承平、天慶之亂的爆發,有誌青年武士平將門、平貞盛以及在蝦夷之亂中大顯神威的八幡太郎義家、新羅三郎義光等源氏一族更加活躍,日本社會悄然進入了以武士為主導的武家政權時代。

所謂的武士,在日語中又寫作“侍”(samurai),什麽意思呢?說白了,就是平安時代那些寫寫和歌、吟吟漢詩的貴族身邊的侍從,地位本來相當低,早些時候,那些貴族根本都不會拿正眼看他們一下。但是越到後來,那些貴族就越發現一旦出了事兒,還是這些身份低下的samurai最管用,而自己家門中那些成天隻會吟詩作歌、談談戀愛、搞搞**的貴族子弟則根本靠不上。你看,源家的太郎源義家、三郎源義光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於是乎,他們也就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當時的國家軍政生活中來。

不過俗話也說得好:請神容易送神難。

您把這些個個不是省油的燈的主兒給請來了,再想要他們走,就不是那麽容易了。而與此同時,那些武士也越來越多地感受到掌握權力的魅力,從而一發不可收,到最後幹脆玩架空。首先架空了以攝政關白為代表的貴族的統治,學術點兒說呢,就是公家政權,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武家政權(其中最好的一個樣板就是幕府),從而在日本社會權力層麵形成了獨特的“多重體製”,也就是天皇雖然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但其權力卻被攝政關白架空;攝政關白雖然貴為公家之首,正一位的朝廷大員、國家首輔,但其權力卻又被幕府將軍架空;到後麵,我們還可以看到幕府將軍的權力也會被慢慢架空,而架空他的則是將軍麾下的有力大名,鐮倉幕府叫執權,室町幕府叫管領,江戶幕府則是大老和藩主;甚至到更後來,這些所謂的執權啊,管領啊,大老藩主啊,又會被他們手下的實權者所架空。大概日本人搞政治就喜歡玩這個調調兒。但是到後來他們也會發現這樣的多重體製其實也並不完美,到頭來受害者還是自己。

就是這樣一個不斷玩架空的武士時代,還有第二個特點,那就是隻喜歡認兩個老祖宗,一個是平家,一個是源氏,這兩個算是比較早的武士名門,所以日本古代的武士也就隻認這兩個牌子,紛紛附會自己是這兩個名門的後裔。其中平家最早開始掌握天下大權,後來不幸為源氏的嫡長子源賴朝兄弟所滅,建立了源氏掌握的鐮倉幕府。但好景不長,這個源氏幕府的統治大權很快被源氏的外戚,原本身為平家一族的北條氏所架空,開始了北條氏長達百年的幕府統治,而北條氏後來又被出身源氏後裔的足利、新田等族所滅,最後建立起以足利氏為將軍的源氏幕府。

這本來是偶然中的必然**件,然而日本的武士就特別愛總結,他們就基於這個事實在那兒總結,認為原來天下的大權是分別由平家和源氏兩族交替執掌的啊!所以到了室町時代後期,也就是足利氏所建立的那個幕府後期,戰國大名開始形成,日本進入了一個槍杆子說話的激揚時代——戰國。這個時代裏凡是想一統日本列國的大名無不自認是平家或者源氏的後裔,例如,最早崛起的尾張大名織田信長,祖先本來不過是一介神官,可硬敢說自己是平家的後裔;繼織田信長發威的是豐臣秀吉,他也說自己是平氏,明明不過是一個農民而已;後來滅亡豐臣氏的德川家康就更無恥了,為了證明自己取代織豐政權的合法性,愣說自己是源氏後裔,還把自己的原名“鬆平元康”改了,取了源氏名將八幡太郎義家的一個“家”字,改名德川家康(“元”字是拜領自駿遠大名今川義元)。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本章所講述的故事實在是日本整個武士時代的發軔之章,也是平家和源氏最經典、最給力的故事。

這個故事現在主要是通過一本物語流傳下來的,也就是小說《平家物語》,講的就是平家和源氏兩族死磕的事兒,讀下來有點兒像中國吳越爭霸故事的感覺,是挺傳奇的。而且《平家物語》這部書本身的來曆故事則更加傳奇,雖然我們不知道其作者是誰,所以在封麵上隻寫下了“無名氏”三個字,但在日本古典怪談之中《平家物語》的作者也是十分傳奇的,而且非常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