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該這麽讀日本

咱能不那麽丟人嗎?——富士川之戰

平清盛一代梟雄,開創了無數個日本曆史上的第一。但是其晚年,麵對各種反對勢力,也漸漸感到力不從心。這其中最讓他頭疼的是一個叫源賴朝的家夥。此君非是旁人,正是當初平治之亂主謀之一源義朝的兒子。平氏在那次動亂中大獲全勝,源賴朝也不幸被俘。當時平清盛本想斬草除根,將他殺了算了。不想造化弄人,平清盛繼母看到了源賴朝,而且更絕的是覺得他長得像自己一個已經過世的兒子。正是因為一個偉大母親泛濫的母愛,不忍心自己“兒子”再死一次,親自向平清盛求情,希望能饒他不死。平清盛執拗不過母親大人,隻好放棄殺源賴朝的念頭。不過死罪能免,活罪難逃。那就改流放吧,按當時的刑事犯罪的處罰力度來說,是僅次於殺頭的了。

於是源賴朝就被流放到最遠、最有名的聖地——伊豆。現在伊豆有名是因為川端康成的小說,或者山口百惠的親情演出,但當時那是因為重刑犯雲集而聞名全日本。他首先被安排在伊豆國的伊東佑親勢力範圍內。

他雖然被流放,可沒忘記自己的人生目標,總想抓住機會來個鹹魚翻身。因此,源賴朝在趁看守他的伊東佑親擔任首都輪值守衛,常年不在家的機會,勾搭上了他的女兒——伊東八重姬。估計他本想,這都姻親了,雖然不能私放了自己,但是待遇會更好一些吧。

不承想,伊東佑親是個鐵杆兒擁平氏派,三年輪值回來,一看自己當外公了,這一氣可非同小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為了向平清盛表示衷心,當機立斷淹死了自己的外孫,接著把女兒嫁了出去。源賴朝一看此公可夠狠的,親生骨肉都下得去手,更何況自己這個惹禍者。果不其然,伊東佑親的兒子伊東佑清給他送來確切消息,馬上就要懲辦他了。

估計大家都要納悶兒,這兒子怎麽分不出裏外,向著源賴朝啊?殊不知,此君的丈母娘是源賴朝的奶媽。為了討丈母娘的歡心,就不得不出賣老爸了。他不但帶來了噩耗,還帶了化解的辦法:逃到伊豆北條鄉,那是我義父的勢力範圍,可保你的安全。

到了北條,源賴朝又故伎重演,趁著北條時政當京都輪值守衛頭領的機會,和他的女兒北條政子好上了。要在中國,這勾搭良家婦女,騙取同情不成,被逐出家門的人肯定是四鄰都不待見,躲之唯恐不及。但是這北條政子不但不覺得源賴朝與伊東八重姬的事情有何不妥,更認為這是一場浪漫的愛情。估計此女幸好沒看瓊瑤的小說,要不更花癡了。不過話說回來,源賴朝當時已經二十多歲了,名門之後,長得帥氣,氣質又好,伊豆這麽偏遠的地方,姑娘哪兒見過這種氣質、形象的俊男啊。

三年之後北條時政回來,驚奇地發現自己也當外公了!真是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絕啊。沒辦法,既然有相同的遭遇,就用相同的辦法表衷心吧。他也麻利地把北條政子給嫁了。不過這北條政子可不比伊東八重姬,真是個癡情、剛烈的女子。她在新婚之夜趁新郎不備,一棍子將其打暈,從後窗跳出來又奔入了源賴朝的懷抱。為了避免老爸來硬的,兩人逃到了當地一座寺廟——伊豆山神社。之前也說過了,那時候的日本寺廟,完完全全可以算是一個實權力量。北條時政看女兒和實際上的女婿逃到了那裏,無計可施。而且另一方麵,此時對平氏不滿的情緒日益產生,如果一旦開始對平氏的戰爭,那首領肯定是源氏家族的成員。綜上兩點,北條時政妥協了!源賴朝終於獲勝了,不僅抱得美人歸,還獲得了最初的政治資本。

老婆名正言順了,孩子也有了,源賴朝的日子過得還算舒心。不過在他被流放伊豆的第二十個年頭的時候,激起水麵漣漪的石頭出現了。有人給他送來了後白河法皇兒子以仁王的號召反抗平氏統治的詔書。關於以仁王和源賴政的事情上節都講了,咱就不廢話了。源賴朝此時的心情一定很複雜,要說接到詔書怒發衝冠率兵起義,那是武俠小說。就在他還沒有下定決心何去何從的時候,新的消息傳了過來,以仁王和源賴政已經起兵了,還沒等他判斷應該是喜還是憂的時候,消息又傳來了——他們兵敗了。這還不是直接威脅自身利益的事情。緊接著又自平清盛之手,出了一份麵向全國的詔書,其大致意思就是,源氏都不是好東西,一群忘恩負義之輩,你們犯了那麽大的錯誤,我沒有殺你們,你們還憋著勁兒造反!現在全國都要追查,凡是接到過以仁王詔書的源氏,都要嚴懲!

老平這招也是夠昏的,這不是逼著全國源氏造反嘛!果不其然,源賴朝看到躲是躲不開了,那就幹吧。戰亦死不戰亦死,更何況戰還可能不死!於是首創鐮倉幕府的將軍橫空出世了。這是後話,當時他自己肯定也不敢這麽想。為什麽這麽說?從他首選的第一個攻擊目標就可以看得出來。自從源賴朝知道平清盛早晚要派人來抓自己之後,立刻采用雞毛信的形式往外發傳單。伊豆屬於大的關東地區,而此地就是源賴朝老爸自小長大的地方,當年就是從這裏起兵發起平治之亂的。他有了以仁王的前車之鑒,這次沒有大範圍地宣傳,隻針對自己老爸的老部下三浦義明做了動員。果然,在他舉起反抗大旗的三天後,三浦義明的兒子三浦義澄趕到。幾個人一合計,對於起事,什麽最重要?人才!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裏,這裏是往來無白丁,全是將來有頭有臉的人物,比如土肥次郎實平、岡崎四郎義實、宇佐美三郎助茂等。

人馬有了,就該動真格的了。不知道源賴朝是不是太平日子過久了,腦子有點兒鏽住了。麵對前來討伐的平氏一門中的有名戰將大庭景親的三千人馬,竟然想拚上一拚。你要拚,也講些策略啊,比如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之類的。可他不,把自己的部隊擺開了,一對一地幹。不,不是一對一,是一對十地幹。為啥?因為他隻有三百餘人。當時武士都是身穿盔甲的,你想想,就是對方不動,一個人在短時間內砍死十個身披重甲的人都要累得不行,更何況對方不是木雞,站在那裏讓你練刀。所以結果很明顯——源賴朝慘敗而逃。

“大家預備,走著!”對於源賴朝,逃跑方向還是很明確的。西南方向是平氏的地盤兒,是不能去的,隻有渡海去東北了。他們一行人在安房國登陸後,繼續向北走。這時他遇見了兩個貴人——上總廣長和千葉常胤。這倆都是源氏家臣,在源氏倒黴的時候窩在自己的領地過起安生日子了,看到少主公發兵了,也就跟著來湊熱鬧了。想當初林衝上梁山還要納個投名狀呢,更何況這關乎社稷更迭,權力變更的事情!二位也不白給,尤其是上總廣長,竟然帶來了兩萬精兵。

賴源朝說了,“有了這麽多人馬,咱就可以再和大庭景親幹一仗了!”當然這是筆者猜的,但他卻真是這麽做的。賴源朝領著兩萬精兵,一路向西南到了相模國。在這裏,他稍作停留,在鐮倉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基地,繼而將之前被衝散的部署號召回來。人員齊整之後,再次進發。這次是大概一比六點六,不過是強弱雙方互換了。大庭景親也不是趙子龍,能單槍匹馬三進三出長阪坡,看到敵人大兵壓境,也沒轍。一方麵不敢接戰,一方麵快馬加鞭地給平清盛送信,要求支援。之前也說過,平清盛這一年正在觸黴頭,女兒死了,繼承人嫡長子也死了,如今看到有人造反,就有鍛煉鍛煉孫子平維盛的想法。於是,給了他四千人馬,去平定叛亂。可能平清盛確實老了,而且病得不輕,這孫子雖然是日後的繼承人,應當曆練的,但是總要給配個老師吧,自己一方隻有學生沒有老師,隻能花錢讓別人教教他怎麽作戰了。

最後雙方都在富士川附近安營紮寨,源賴朝在東岸,以白旗為軍旗;平維盛在西岸,以紅旗為軍旗。其實此時強弱之勢已經非常明了,源賴朝人馬預計**萬,平維盛四千。不過此地兩側有山,平地狹窄,不易擺開大軍,所以平氏也不是絕對處於下風,估計源賴朝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沒有驕傲自大,反而製定了夜襲敵人營地的戰略。各位還記得嗎,當年他老爸源義朝在保元之亂中戰勝自己老爸時,所采用的也是夜襲。當然,現在他人強馬壯,不用自己出馬了,選定武田信義來執行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說艱巨,是因為就當時的地形以及偷襲的方針,撥給他的士兵也並不多,搞好了能摧毀敵人的指揮係統,搞不好就要成仁了。

於是,雙方在富士川對壘的第一天夜裏,武田信義帶著人趁夜色找沒人的地方想要偷偷渡河。本來偷襲就要搞得毫無聲息的,他們也是這麽設想的。不承想,這個地方人跡罕至,雜草叢生,野鳥甚多,野鳥聽到人的腳步聲,受到驚嚇紛紛振翅而飛。平氏軍營裏也有懂行的,夜幕深深,野鳥亂飛,必有人偷營劫寨啊。

平維盛一聽慌了手腳,其他的主意都沒了,隻有一個念頭——跑!按說平氏也是武士起家,能征善戰是他們的傳統,這位小兄弟怎麽這麽弱呢?前麵也提到過,平氏在掌握大權之後,迅速被金錢腐蝕了,生活早就是貴族式的了,哪裏還有人記得武士的生活作風。所以他一路狂奔,逃回京城。平維盛窩囊,平清盛可不是!見孫子這麽不爭氣,這一氣可不得了,吐血數鬥,一病不起了,第二年就一命嗚呼與世長辭了。

另一方麵,源賴朝聽取上總廣長的建議沒有急著追擊,而是回歸鐮倉先建設後方基地,力求穩紮穩打地走好每一步。此外,此役不僅在軍事上有重大意義,在宣傳上也頗具功效。廣大不滿於平氏統治的人,一見他們這樣不禁打,紛紛都來趕場子,反抗大旗迅速插遍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