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傀儡——北條氏之夢
老狐狸被流放了,源實朝又比較小不能勤政,北條政子雖然垂簾聽政,但也不能過多直接幹預政務,所以這政所別當的差事就落到了北條時政的大兒子北條義時的肩膀上。義時是個有覺悟的領導,積極吸取老爸的慘痛教訓,堅決不搞政權更迭。可他也沒打算做忠臣烈士,大權還是要牢牢掌握在手中的。不過這時候的鐮倉,剛剛經曆了北條時政的動亂,從上到下都緊緊盯著自己,要搞集權也得暗地裏來。
義時選中的第一個目標是,時任侍所別當的和田義盛。這也是個老家夥了,此公在源賴朝最初起兵的時候就一直鞍前馬後的效力,而且屬於關東望族三浦氏一支,可謂是德高望重的實權性人物。
北條義時上台伊始,非常規矩,不但不像老爸那樣獨斷專行,有什麽事情還積極請示大姐北條政子,同時請教老臣大江廣元。即使是對隻有12歲的外甥源實朝,那也是嚴守君臣之禮,規矩得不能再規矩了。等大家漸漸淡忘了他老爸的事情之後,就該義時行動了。
建保元年2月,有人想學北條時政,擁立別人來搶源實朝的將軍寶座。一群糊塗蛋裏就有和田義盛的侄子和田胤長。不用說了,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一審訊,不但和田胤長牽涉在內,連和田義盛的兩個兒子也是同謀!這下和田義盛著急了,這可怎麽辦啊,這倆小渾蛋,這麽大的事情也不和我商量商量,簡直氣死我了。
雖然生氣,他也不能不管啊,否則都要被砍頭。於是和田義盛厚著臉皮去找尼姑將軍求情。政子就和義時商量處理對策。要說北條義時的政治智慧真的不一般,他知道僅憑這一條,根本搞不垮和田。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吧,既然是老臣,那就網開一麵,放了吧。可放是放,隻能放他兩個兒子,那個和田胤長直接參與叛亂,死罪能免活罪難逃,必須流放。這和田義盛也是糊塗,見好就收吧,可他偏不!要放就得全部放了!不放我不罷休!怎麽個不罷休?他糾集了許多本族成員在大門口非法集會。
這正中北條義時下懷,義時命人將和田胤長提出來領到和田一群人的麵前,看看,和田,人我帶到你麵前了。別高興,不是釋放,是馬上流放!而且他所有的土地財產,都不能由你們氏族接收,都要收歸幕府所有!
和田義盛聞聽此言,肯定臉都氣綠了。他又是武士出身,頭腦相對又簡單。好啊,你個小輩,竟然欺負到我頭上了,非宰了你不可!和田有個小舉動,證明他還沒完全糊塗,那就是先向名義上的幕府將軍源實朝備個案:這是你舅舅欺人太甚,我不得不殺他。可殺歸殺,我絕不是要造反。您就老實待著,沒您事兒。
將軍是沒事兒,和田自己就有事兒了,而且是大事情。他剛要興兵清君側,北條義時那邊就知道了。沒等他攻進鐮倉幕府的高級管理機構的所在地,就被對方分割包圍。可憐啊,一戰下來,和田義盛及其兒子和田義直、和田義重戰死,和田全族被殺二百三十四人,和田勢力被連根拔除。
自此,北條義時一人身兼侍所別當和政所別當兩個要職,身份顯赫得不能再顯赫了。也許你要問,他這樣大權獨攬,源實朝就不聞不問?這會兒,這小將軍也該長大了吧?確實,他已經成年了。但是源氏子孫和世仇平氏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生活貴族化。這小將軍自小生活優越,不用南征北戰,大把的時間花在學修養上。這還不算什麽,最要命的是深受忠君思想的毒害。
忠君思想要是換了下屬,那是好事。但他是幕府將軍!有一把手不做,一心想著去京都給後鳥羽上皇做大臣。這可急壞了幕府一班大臣。這小子要是做了皇室的官職,這鐮倉幕府不久又要聽命於天皇了。那依據幕府命令而設的什麽地頭守護不都要被廢?經濟來源咋辦?怎麽讓老臣養家糊口?
後鳥羽上皇也不虧自小跟著天狗後白河法皇爺爺混的,政治素養也不是一般的高。既然源實朝有意向組織靠攏,那組織當然要給機會了。思想這樣積極,先給個權中納言、左近中將做吧。兩年之後,看他一直果斷堅決,是個可造之才,升為權大納言兼左大將,然後又晉升為內大臣,再後來幹脆升為右大臣。
小將軍源實朝樂了,看看,你們這群土包子武士,還是人家皇室有化。我要搞就職典禮!這時候,咱們北條義時又該登場了。他見這外甥是勸不回來了,那就想其他辦法吧。你不是要就職典禮嗎?我就替你安排!不但常規節目不能少,還有意外驚喜。
一個叫源公曉的驚喜!這個年方十九的武士乃源賴家的兒子,自老爸下台,他也就一直流落在外。於是他就趁著叔叔在眾多的護衛保護之下,舉辦就職典禮之時,輕鬆地殺死了他,而且高呼“我是為父報仇”!
這件事情疑點頗多,曆來是史學家、小說家的關注熱點,這裏就不一一列舉各方觀點了。但說這個勇敢的小武士,天真地認為叔叔死了,源家就剩自己這一個直係子孫了,將軍寶座肯定是自己的了。於是放出風去,快,安排人來接我回去繼任將軍之位。北條義時聽到這話,確實派了人過去,不過不是接他,是殺他,而且是殺無赦!
源實朝被殺了,源公曉也死了,源家絕後了!這將軍之位咋辦呢?作為實際大佬的北條義時與姐姐政子一商量,既然源家沒有子嗣了,皇室又總擔心幕府造反,那就請個皇室子孫來繼承吧。想法雖好,但當時幕府與以後鳥羽上皇為首的院政派關係緊張,此舉沒有得到對方的積極配合,最後不得已找了源賴朝妹妹的外孫女所生的兒子來繼承。
幕府基本穩定了,唯一的威脅就是遠在京都的皇室了。此時的北條義時基本滿足了,不過曆史要他登上一個更高的位置——承久之亂。
後鳥羽上皇看鐮倉幕府渡過了繼承危機,心裏很不痛快,可能是氣糊塗了,竟然想要興兵討伐。人貴有自知之明啊!上皇,你又該倒黴了。這是後話,咱先說說經過吧。後鳥羽上皇也很聰明的,他沒有把矛頭直接指向幕府將軍,而是以討伐北條義時的名義,向全國下達了院宣。大概內容無外乎北條義時大逆不道,獨攬鐮倉大權,我作為上皇要幫助鐮倉幕府的孤兒寡母討回公道。
這招兒是夠毒的。當時就撼動了鐮倉幕府的內部關係,有個以忠誠於源家而出名的武士山田重忠就反水了。義時一看不行,得想辦法。幸好老姐尼姑將軍還在,要請她出山。
尼姑將軍那是相當有威望,一聲令下,開會!能來的,夠資格來的,都來了。大家立刻統一了思想,痛扁後鳥羽上皇!幕府大軍一路打到了京城。作為統帥的義時兒子北條泰時著實威風了一把。
經此一役,北條氏不僅架空了將軍,而且打壓了皇室。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是皇室不好,挑起事端,咎由自取。至此皇室連名義上的統治都不再有了,完完全全成為擺設。此種境地,直到明治維新才開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