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倭

第五章 童生爺爺(4)

邵仲文把王婆留背到他的老家,南塘鎮城南一個喚作邵家村的地方。

邵家看起來不錯,三進四宅,住處倒是顯得十分寬闊。盡管邵仲文擁有一間外表看起來很風光的祖傳大屋,但王婆留隨這邵老夫子走進他家大廳一看,隻見邵老夫子家徒四壁,室內空蕩蕩的,連一件象樣的家具也沒有。除了案頭堆著幾本破書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出什麽值錢的東西。

據說邵家曾有先人在錢塘縣裏當官,給子孫留下這一份祖業。起初邵家也算是邵家村數一數二的人家,但到邵仲文這一代,家道中落,漸漸入不敷出,幾乎把祖傳家業敗得精光。

原因是邵仲文這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家夥,根本不曉得什麽叫做營生,整日抱著書本死啃,又連個秀才都沒有撈摸上,結果坐吃山空,日子越過越窮。家中動用的東西當的當,賣的賣,弄得家中一無所有。隻剩下一片老屋,幾畝薄田,動彈不得。

邵仲文自七歲進學之後,無數次進場向這秀才的目標發起衝刺,次次落空。真不知是他運氣太壞,還是他的文字不入流,反正他屢考屢敗,屢敗屢考。至今年已是六十五歲了,依然一無所獲。邵仲文認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隻有書中才有黃金屋,隻有書中才有高官厚祿。他至死不悔,在這條道上一路走到黑。

邵仲文的兒子邵春元對他父親這付鬼迷心竅讀死書的行狀很看不慣,不時在邵仲文耳邊嘮叨,勸這邵仲文丟掉這書本,安分守己,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個自給自足的鄉巴佬也沒有不好。何苦這樣折騰,一事無成,讓鄉親們笑話呢?

每當聽見兒子勸他不要再進場爭這秀才名額的時候,邵仲文都把腦袋搖得如貨郎鼓一般,與他兒子爭辨道:“我揣摩已成,這次肯定中的,快中了。考上秀才,再中舉,然後中進士。不出三五年,便是一個縣官。銀子小妾,舍都有,我為什麽要放棄哩,我絕不放棄。”

邵春元眼見老子執迷不悟,一氣之下,跟這邵仲文分居了。

邵仲文把這王婆留帶到邵春元麵前,說:“這孩子無父無母,淪落街頭,怪可憐。我收留他,讓他做個書僮,陪我讀書,聊解寂寞。我那孫子邵竹君也該進學了,你送他過來,我教他們讀書識字。”

邵春元聞言直翻白眼,氣呼呼道:“你不要禍害子孫了,我兒子才不要讀書哩,我把他送到劉家集跟劉雲峰學武去了。”

邵仲文生氣地道:“學什麽武藝,武藝有屁用,能升官發財嗎?快喚他回來跟我讀書。我運氣不佳,考不上秀才,並不是說我的孫子也沒有指望………”

邵春元搖頭晃腦叫道:“你什麽也不用說,叫我兒子跟你讀書,這件事沒得商量。”

邵仲文氣得渾身發抖,指著邵春元破口大罵:“你這個不屑子孫………”

“對,我是個不屑子孫,我才不屑學你哩。”邵春元雙手叉腰,氣昂昂地對邵仲文道:“看你,看你,一把年紀,還撈不到個秀才,虧你還有臉叫我兒子跟你讀書。呸,你休想。我兒子才不會接過你這付窮飯碗,你省省吧!不要動這個念頭了。”說完,吐了口痰,出門去了。

邵仲文長歎一聲,點了兩點頭,無可奈何扶著王婆留,往自家屋子走去。他把王婆留安頓到**,輕撫王婆留的頭發,若有所思地道:“孩子,你先在我家住下,休養好身體,照應爺爺生活,爺爺教你讀書識字,這樣好不好?”

有吃有住還可以讀書。王婆留作夢也沒料到自己會攤上這種好事,唔唔呀呀,答應不迭。

邵仲文如夢囈般嘮叨道:“這秀才我無論如何也要中的,我答過我老婆,一定要中個秀才能到陰間向老妻交待。我老婆盼星星,望月亮,到死仍沒看見我中秀才呀,死不瞑目呀!所以我必須要中這秀才,才能告慰死去的妻子,才能替祖宗爭點臉子。唉,如果這一屆又不中,我這老臉也擱不住了。孩子,你跟我有緣,不知你的慧根如何!爺爺就教你讀書識字,或者你可以替爺爺爭些顏臉………”在邵仲文呢喃細語中,王婆留漸漸進入夢鄉,睡得分外香甜。

自此王婆留在邵仲文家住下,端茶遞水,陪這邵仲文讀書。邵仲文也教這王婆留背誦臨摹《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跟王婆留講解忠信孝悌。經過這邵仲文一番語重心長的栽培教誨,王婆留漸識文理,通曉大義。

一日,王婆留正在書房打掃衛生。邵仲文走進來了,就坐在書案後麵的椅子上,笑眯眯的看著王婆留,語重心長道:“小王啊,我看你悟性很強,極具慧根,是個可塑之才,你來和我說說。讀書是為了什麽。”

王婆留雙眼朦朦朧朧,搖了搖頭,心裏想:“讀書是為了什麽?騙人的吧?他沒敢這樣說出來。卻是迎合俗見,應付道:“為了做官,為了發財,為了娶個漂亮的老婆。大家不是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嘛?”

“嗬嗬”,邵仲文笑著說:“你隻說對了一些。”

王婆留搖了下頭,又趕緊點了下頭,心裏說:“我說得很對嘛,大家都覺得應該是這樣,邵先生怎麽說我隻說對了一些?”

邵仲文點了下頭,拉著王婆留指著牆上懸掛的一個老人像說:“你看看,他是誰?”

王婆留也不知道這牆壁掛的老人像是誰,小心亦亦問道:“這是誰呀?爺爺,這是你爹麽。”王婆留看見富人家大廳都擺放先人的牌位,掛著先賢的工筆畫像。也以為牆壁掛的老人像是邵仲文他爹。想到自己是個無爹的孩子,心下不禁有些黯然。

邵仲文道:“他不是我爹,這老人是智聖先師孔聖人。孩子,你快向他磕九個響頭。”

王婆留不敢違逆邵仲文的意思,老老實實恭恭敬敬給孔聖人的畫像磕九個響頭。

邵仲文拍拍王婆留的肩頭道:“聖人不出世,千古如長夜。孩子,你看清楚沒有,孔聖人的麵目是不是很慈祥。”王婆留認真端詳智聖先師孔聖人的畫像,果然發現孔聖人臉目慈善,和藹可親。

邵仲文又拍拍王婆留的肩頭道:“看明白了沒有?他是一個好人,做人應該以他為榜樣,他是我們的萬世師表。讀書,學習,是為了明理,為了保持理性。孔聖人強調中庸,為了接近真理,最大限度實現公平公正看問題,要求人處世辦事盡量做到不偏不倚。”

“不偏不倚?”王婆留覺得這句話確實是耐人尋味。

邵仲文依舊不急不忙,緩緩的說著:“人世間有很多尖銳對立的矛盾,並不是非白即黑,不是對便是錯,不是左便是右;乾坤時常大挪移;陰陽瞬間大轉換。隻有秉持中庸之道,才能避免鑽牛角尖,走極端。中庸是讀書人的道。孔聖人說‘吾道一以貫之’。這道便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王婆留反複咀嚼這句話,越想越糊塗。

“對,中庸之道。”邵仲文撫摸王婆留的額頭笑眯眯道。“書不是讀得越多越好,知識也不見得是越多越好,當你領悟孔聖人的中庸之道,可以接近智慧最高境界了。”

王婆留聞言更加迷惘,疑惑不解,如果知識不足,如何接近智慧?

邵仲文道:“有些人整天要研究和參悟什麽東西,其實都沒有什麽大作用。沒有慧根,那裏修得成什麽正果?一個人就算學識淵博,如果動了歪心思,替強權效力,作強權的鷹犬欺壓百姓,那他就是才高八鬥,也是一隻犬儒;如果一個人懂得以中庸之道處世辦事,即使他讀書識字不多,也能無限靠近真理,智慧見識可以與聖人比肩。真理靠個人的認知、閱曆、實踐、經驗、教訓來感悟,你將來會感悟的,無需我來教你,隻告訴你一句,你有點慧根,希望你以後能得正果。”

王婆留的腦袋亂得一塌糊塗,搖頭苦笑道:“爺爺,我滿肚子委屈、怨恨,我的思路混亂,經常鑽牛角尖,我很憤怒,我怕沒希望了。”

邵仲文安慰王婆留道:“你還小,腦袋象一張白紙,還有可塑性。孩子,千萬別抱著仇恨的意識處世辦事,那樣會讓你變得愚蠢。記住爺爺一句話,仇恨會讓人變蠢,所有被仇恨蒙憋心竅的人都是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