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是一起在刑事案件資料中沒有留下任何記錄的“非正常死亡”事件。
在我的刑警生涯中,經曆過很多這樣的事件。然而大多數這樣的事件,早已在記憶中煙消雲散,少數在別人提起時,經過追憶還有一點印象,但也如大風吹過的沙地,隻剩下淡淡的一抹印痕。
唯有這個“事件”,一直在我思想中徘徊,它不僅沒有隨著時光的逝去而逐漸模糊,相反,伴和著時日的增加,在我頭腦中愈加明晰,象有一支硬筆,在記事本上不斷地畫著問號:這是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嗎?當時確定為非正常死亡,其理其據充分嗎?我尋思了這麽多年,力圖掃清心頭的陰霾,破解這個謎團,但是一直沒有做到。我忖度著,當我還有正常思維的時候,它不會輕易離我而去,也許將會和我相伴著走完餘生。
讓我們回到我那段經曆中去吧。盡管那段經曆說起來曆時很短,事情的演變也毫無出奇之處。
1994年5月的一天,初夏的陽光燦爛而不熱烈,暖風撲麵,春意不減,草木深綠而疏密有致。這是一個最令人舒適神怡的季節。
上午10時左右,我們接到靖海市公安局的電話,說是瑞祥鎮一家工廠的女工在送往醫院救治時死亡,醫生對死因有懷疑,請刑警支隊領導和法醫到現場幫助檢驗和分析案情。
當我和法醫陳秀林、沈連宗趕到靖海瑞祥醫院時,已是上午11點過後。陳秀林、沈連宗和靖海的法醫錢漢金隨即進行了屍體檢驗。在屍檢中,發現死者是一名年輕女性,年齡不到30歲,頸部有一圈紫黑色勒痕,一排錯落的繩印清晰可見。解剖後,咽喉部見有大塊水腫,充塞著氣管。死亡原因十分明了,係機械性壓迫導致窒息性死亡。
隨後,我們到死者上班的廠裏開展了調查。
調查過程十分簡捷,調查結果卻使人十分迷惘。
死者是安徽淮北人,現年29歲,兩年前和丈夫老馬帶著兩歲的女兒,一起到靖海瑞祥這家門小型門鎖製造廠打工。老馬做翻砂工,死者做鑽床操作工。因為打工者多是外地人,因此廠方在廠內蓋了一排簡易宿舍房,給外來打工者居住,死者一家就住在其中的一間裏。
廠裏實行的是計件製和承包製,多做多得,不做不得。每天上午七點半上班,下午六時下班。廠裏原有兩名翻砂工,承包機件澆鑄,一個月前,另一名翻砂工因活兒太髒太累,辭職離去,老馬為了提高收入,向廠方提出,不要再雇人,兩個人的工作由他一個人承擔。從此,老馬每天天剛亮就起床,六點鍾準時開工,晚上七、八點以後才能收工。
出事的這天,和往常一樣,死者在天亮時起床,為丈夫燒煮早飯。早飯很簡單,做上一鍋飯,早上的、中午的、晚上的全都是它。做完飯後,她把丈夫叫起床,自己對著一麵小鏡子,簡單地梳洗了一番。在丈夫吃早飯的檔兒,拿起掃帚,在門前和室內做了一下衛生。然後,自己盛了一碗飯,就著鹹菜吃了下去。
洗好碗後,看著還在熟睡的幼女,向隔壁房間喊道:“大媽,小妞還在睡,你幫我留神聽著,她醒了還請你把衣服穿上,喂點早飯,帶過去。我要先去幫老馬幹會兒活。”
隔壁的大媽隨聲應道:“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這個廠裏有十多個外來打工人員,都是淮北住在同一個村子裏的鄰居,互相之間早就熟悉,有的還有親戚關係。到這個小廠子來打工,還是一個牽扯一個介紹過來的。由於廠裏生產的是一種老式的斯百靈門鎖,技術要求不高,又有單獨宿舍,來打工的基本上都是夫婦一家人,圖的是可以在一起做工,經濟上的收入大一點,互相之間還有個照應。其中一家有個大媽也跟過來了,正好解決了照顧小孩的困難。各家商量著拿出幾個錢,大媽有了生活費,小孩的看管也有了著落。
六點半左右,死者穿上工作服,走進了翻砂間。
她抄起鐵鏟,幫助丈夫濾砂。
這是一件很費體力的活兒,她咬緊牙關,拚命地幹起來。丈夫一個人幹著兩個人做的重事,完全是為著她們這個家庭。她大大地喘了一口氣,對丈夫說:“累了就歇一會兒,中午休息時,我還能來幫忙。”
丈夫憨厚地笑笑:“我年輕輕的,有的是力氣,這點活兒,累不倒我。”
將近一個小時過去了,死者拍了拍沾在身上的沙塵,不無憐惜的對丈夫說:“我要去上班去了,中午回去先歇一會兒,菜等我回來燒。”
七時三十分,死者準時到車間上班。
這是這個小廠裏最大的一個車間。房屋南北朝向,隻有北麵一扇門可以入內,南牆有二扇半人高的窗戶。由於隔牆就是廠外的道路,為了安全,窗戶上鑲滿又粗又密的鐵條。裏麵安置著七台中等規格的各類車床。七個操作工和兩個質檢員相繼到來,大家打了一聲招呼,就站到自己的崗位上。死者負責操縱鑽孔車床,機器轉動時鐵屑會四處飛濺,因而她用頭巾把齊肩長發包好,又用紗巾裹住衣領,便開動機器,開始生產。
車間裏都是婦女,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車間裏雖有機器的噪音,但互相靠得比較近,並不影響她們的談話。丈夫兒女,買菜做飯,張長李短,各種議題連續不斷。廠方隻在產品的數量、質量上有要求,至於在工作時說說話,既不影響生產,又能調節情緒,也就樂得由她們說去。
9時左右,坐在小凳上檢查產品質量的顧姨,抬頭發現死者已關掉機器,頭伏在車床台麵上。於是急忙站起來,走到近前問道:“你怎麽了?是不是病了?”死者回答道:“沒有關係,頭有點暈,過一會兒就會好的。”顧姨是本地人,待人熱心,她撫著死者的頭說:“不行就回去休息一下,事情天天有得做,錢也天天有得掙,千萬不要累壞了身子。”
聽了這些話,死者慢慢站起身來,剛剛走了兩步,突然像電視電影中常見的慢鏡頭,軟軟的、輕輕地、緩緩地倒在了地上。顧姨等人一齊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呼喊著死者的名字,但這時死者已經沒有了回應。大家丟下手頭的工作,從門外拉來一輛二輪拖車,七手八腳地把死者抬上車,推向了僅有兩百公尺之遙的鎮醫院。
醫生對死者進行了緊急檢查搶救,見死者已經沒有了呼吸,心跳也很微弱,趕忙打了一劑強心針,解掉頭上的包巾和脖子上的紗巾,進行人工呼吸。
這些努力毫無結果,醫生隻有宣布病人死亡。但搶救中醫生發現了死者頸部的繩痕,立即向靖海市公安局報了案。
得知妻子死亡後,老馬悲痛欲絕,拉著死者的手,痛哭失聲,久久不肯離去。
綜合以上情況,有兩點是非常明確的。其一,死者的死亡原因是外力勒索引起生理損傷性改變所致。其二,死者從早晨五點過後起床至九時死亡,這段時間的活動,是為人所共知的。特別在上班以後,更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這些活動過程是可信的,是有眾多人證證明的。
同時,也帶來三個問題:死者是誰勒死的?出於什麽動機勒死的?在什麽時候動手勒的?
我和當時同在現場的靖海市公安局分管刑偵的副局長江剛,反複核實了這些情況,都感到有點迷惘,對這幾個問題苦思而難得一解。
首先,是誰勒死了死者?
從作案條件方麵考慮,最具作案條件的是死者丈夫老馬,他們生活在一起,夜裏在同一張**睡覺。但用反證法分析,老馬幾乎無此可能。據調查了解,其一,作案因素不明顯。他們夫婦感情很好,結婚多年,相親相愛,近期也沒有發現有什麽突發性矛盾。其二,案後表現正常。妻子死後,老馬表現出來的悲痛,看上去決非假裝,完全是一種真情流露。其三,作案過程未見動靜。他們之間如果有什麽不為人知的隱情,老馬在夜裏動手,用繩索勒住了妻子的脖子,不論是忽然間萌發了惻隱之心,還是妻子極力反抗、呼救,當時鬆手未曾勒死,隔牆兩側的住戶不可能聽不到一點動響。因為他們居室之間隻有一層單磚砌成的薄牆,牆麵上方至屋頂的三角區互相貫通,沒有隔擋,一隻老鼠在這間房裏竄過,另一間房裏的人都能聽到。其四,受害者事後反應如常。一般說來,發生了這樣的事,死者決不會表現得如此平靜。仍能和平常一樣,起早給丈夫準備早飯,毫無改變的安然上班。更不會在上班前,為了減輕丈夫的體力負擔,而賣力地去幫他幹一個小時的重活。這畢竟是丈夫狠毒得要她性命的事啊!誰能在關乎到自己身家性命的時刻,安之若素呢?即便一個女人的心腸再善良、脾性再平和,城府再深厚,恐怕也做不到這一點。
如果說是夜裏有人謀殺,姑且不論是什麽動機,也不論這個動機的前因如何,在作案過程中,死者怎麽可能不掙紮,絲毫沒有驚動同床共枕的丈夫呢?再說,勒而未死,被害人怎能不向丈夫傾訴呢?再者,房門上沒有發現撬痕,隔牆上端的浮塵未動,作案者是用什麽方法進入室內的呢?
如果說謀殺的時間不是在夜裏,而是在死者起床之後,那麽,隻有兩個時間段。一是在死者上班前,一是在死者上班後。
上班前:死者起床後,第一件事是先做飯,第二件事是叫丈夫起床,第三件事是自己梳洗,第四件事是在室內外掃地,最後是自己吃罷早飯,去幫助丈夫幹活。這段時間累計有四十分鍾,其中前大半段丈夫尚未離開,後小半段已有鄰居起床開門。當死者在室外掃地時,隔壁的大媽站在門口還誇過她勤快。這段時間裏表現得一切如常,沒有任何異常動向。謀殺者如果選擇在這段時間作案,既不明智,也不可能。
上班後:九個人在一個車間裏幹活,互相之間距離很近,幾乎伸手就可碰到。臨路的窗戶被鐵條封死,外人進不了車間。如果有人謀殺,勢必是八人中的一個。誰能在其他七個人的眼皮底下殺人呢?要有,也隻能是八個人合夥犯罪。即使是合夥犯罪,仍有兩個難以解釋的矛盾。一是死者用紗巾紮著衣領,繩索的壓痕隻能成帶狀反映在皮膚上,不可能顯露出規律性的串狀凹跡。二是謀殺者不可能在受害者未死之前將其送往醫院搶救,如果受害者一旦醒來,必然會一一指認。這樣做的結果,無異於自投羅網,害人不成,反害了自己,犯罪人決不至於如此愚蠢。何況,多人結夥謀殺,他們與這麽一個弱女子有什麽深仇大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