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超真實罪案故事

第三章 身份之謎

我要如何鑒定幹屍是不是龐家墨呢?

若是在以前,我恐怕無法完成任務,可隨著DAN鑒定技術的發展,法醫已經能夠通過DNA比對,得出死者是誰的答案了。

那麽什麽是DAN呢?

DNA即脫氧核糖核酸,它主宰了人的一切特征,人所有的遺傳信息都儲存在DNA裏,DNA存在於人體各部分的細胞裏。親屬之間會有相似性,就是取決於DNA,可DNA與指紋一樣,盡管親屬之間的DNA相似,但都有獨特性,世界上幾乎沒有兩個人擁有一樣的DNA。即使人與人之間的99.9%的DNA都相同,但剩下的0.1%差異可能不同,組成DNA的物質是堿基,0.1%的差異意味著有300萬個堿基是獨特的,在微觀世界裏,如此數量的堿基足夠區別身份了。

在這個年代,大家對DNA技術已經有所耳聞,我就不贅述了,讓我們繼續回到故事當中來。

首先,我要跟大家解釋,為什麽既要取下幹屍的頭發,又去采集幹屍的骨骼與皮膚,難道隻要一樣不行嗎?答案是當然不行了。如果那具幹屍真是龐家墨,那麽幹屍在沙漠環境中就待了26年。屍體那樣地常年暴露,細胞核中DNA有可能已經受到損傷,而毛發中可以提取線粒體,線粒體也含有少量的DNA,由於線粒體DNA是環狀的,與線狀的核DNA相比,它更加不容易破壞。

說了頭發和皮膚,那麽骨骼呢?

法醫在處理死亡時間較長的屍體時,通常都會采取骨骼來進行DNA鑒定,不過死亡時間過長的話,骨骼中的DNA會降解,細菌也會破壞它,那麽DNA的提取就會很困難了,這跟影視劇的裏的法醫不一樣,不是屍體上的什麽東西都能做DNA鑒定的。有時骨骼鑒定還會失敗,無法得出結果,而且結果不是幾分鍾就能出來的。

在我拿到幹屍的樣本後,所有的實驗室數據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接下來就等龐家墨的親屬配合,隻要他們提供樣本,結果很快就能得出了。

不過,龐家墨的兒女起初並不配合,他們認定幹屍不是父親,而且有關部門隱瞞了第二具幹屍的事,這讓他們覺得不被尊重。在一些人的勸導下,龐家墨的兒女才願意提供DNA樣本,供法醫做比對。因為當時龐家墨失蹤,外界傳聞他帶走了一本很珍貴的科學考察日記,叛逃他國,可他兒女並不那麽認為,如今有機會為父親正名,他們才決定配合法醫的鑒定工作。

那麽,問題來了,第二具幹屍是不是龐家墨?

在做DNA比對時,我和別的法醫也很緊張,很多領導都打電話來詢問結果,有的還親自到場監督鑒定工作。那一刻,我有種莫名的預感,迷霧並沒有完全揭開,在幹屍的背後,還涉及更大的謎團。

經過仔細鑒定,我們最後得出結論,幹屍的確是龐家墨。這個結果出來後,沒有一個人鬆了一口氣,大家反而更好奇和緊張了,包括我在內,誰都想知道龐家墨為什麽會失蹤,他的死因又是什麽呢?

說實話,在鑒定身份的過程中,我研究了龐家墨的失蹤案,排除掉超現實的猜想,隻從法醫學的角度來思考,此案就有諸多不合邏輯的疑點,但要找到答案,聽到屍體26年後留下的“遺言”,我們還得了解龐家墨失蹤當天的具體情況。

就這樣,真相離我越來越近,可誰都沒有猜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