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縱橫大漢

第195章 整治益州(上)

第195章 整治益州(上)

法正又道:“其二,戰場之上,離不開武將,正所謂將乃兵之膽,身為一軍之主,必須審時度勢,靈機應變,因地製宜,如果在這裏積蓄屯糧,隻要一名智勇雙全的將領坐鎮,就可以確保立於不敗之地。”

“沒錯。”劉勳眼睛一亮,點了點頭。

“其三。”法正目光嚴肅,極為鄭重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真要在這裏囤積糧草,就要做好被對方火燒糧草的準備。因為對方大軍一出,必然是雷霆之勢,迅雷之快即在旋踵之間,而在對方出動的那一刻,後方的大本營便會空虛,這就給我迎來了一個機會,那就是舍棄糧草物資的前提下,出動全軍全線出擊,在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殲滅後方的敵軍,讓對方有家無處回,在無糧草,無物資的情況下,對方士氣便會盡怠,我軍則就成了大勝之聲,其損失也隻不過是糧草而已。”

“這招太險,如不是陷入危難之際,實在不可為之。”諸葛亮並不認同法正的想法,直接搖頭。這點就可以看出,在用兵和謀略的方麵,諸葛亮更於保守,不喜劍走偏鋒。

“破釜沉舟,釜底抽薪。”劉勳倒吸了口氣,道:“如果這招真能奏效,區區糧草又算什麽損失。”

法正搖了搖頭,發出一聲感歎,深沉道:“如此用險,不是大敗就是全勝,隻是兩軍交戰,步步都舉足輕重,錯一步便滿盤皆輸,用這一招,身為全軍主帥必須要有大魄力,大決心,必須要放膽一戰,方能成功,如果優柔寡斷,進而畏懼,退而貪利,則會貽誤戰機,讓全軍陷入被動,陷入生死兩難。”

劉勳尷尬的一笑,覺得法正這話,好像是有意無意的針對自己,但如果要是自己,到底會不會在以全軍糧草作為代價的情況下,冒如此大的險呢!劉勳心中沒有答案,所以並沒有回答。

在幾人的一番見解之下,終究是法正的言論占了上峰,隻不過這其中的戰機,天時,地利,人和,還有運氣的成分,都不可運算。

然如果隻是一番空談,就能決定於戰爭的命運,未來的勝負,那諸侯們還有什麽好打的,直接來一場口舌上的交鋒,紙上談兵不就完事了!

這時,法正終於說出自己的疑惑,“主公,你似乎對這裏情有獨鍾。”

劉勳聽言,哈哈大笑:“孫子說過,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你們覺得呢?”

劉勳沒有直言,但這其中的意思,法正和諸葛亮交換了一個眼神,都大概的明白了,主公這是未雨綢繆啊,看來主公這是有意對雍州的李傕、郭汜用兵,隻不過這預料的也太早了吧!

…………

拿下漢中郡和上庸等東三郡後,標誌著益州已穩穩的落入了劉勳的手中,劉勳至此要集中精力對益州進行進一步的治理。

劉勳第一件要幹的事情就是修路,將荊州和益州以一條平坦的道路連接起來。

劉勳深知益州有著天下最富饒的土地,與相對比較安定的環境,但卻有著一個極不利於人才成長和文化發展的致命因素,那就是對外聯係的問題。益州北麵橫亙著秦嶺、大巴山;其東麵是湘鄂山區;南麵則有廣闊而高低起伏的雲貴高原,是個名副其實的四塞之地。

就連後世的李白也留下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生動形象描述益州之險的千古名言。

益州與外界的聯係,無外乎通過兩條途徑,一種即為漢中與關中的通道:另一種則為順長江而下與荊州的聯係。本來隨著劉焉父子的相繼到來,南陽、三輔地區流入益州也有數萬家之眾,然而在劉璋繼位之後,由於和張魯結仇,漢中的通道就此關閉;而另一條則受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影響,從益州盆地,到江漢平原,兩地海撥相差要有四百多丈,海撥相差大,就意味著長江的水流落差很大.如果從下遊的荊州要向上遊的益州前進,對當時那還不很發達,全靠人力的航運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史書上也記載:“夏水漲沒數十丈,其狀如馬,舟人不敢進。”當時人們就把從荊州到益州,這種逆水向上視為畏途,這樣從客觀上,阻斷了不少人才由荊州向益州謀求發展的道路。

益州的文化水平在東漢十三州中是最低的。

雖然自古以來,益州中也出現過諸如司馬相如、楊雄這樣的俊才,而三國時期不乏如法正、黃權、張鬆這樣的天下奇才,但和豫州、荊州擁有如此眾多的人才相比,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看,明顯還是處於大大的下風。(不能算雍州,雍州已經被董卓、李傕和郭汜糟蹋的一塌糊塗,人才早就跑光了。)

益州當地的風氣也很不好.養成了許多當地人士在品行上的不檢點,如法正的“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複”;李嚴的“所在治家,尚為小惠,安身立求名,無憂國之事”;彭羕的“姿性驕傲.多所輕忽、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

不是小心眼,就是驕傲自大.傲慢無禮。

還好現在掌管益州事物的是劉勳。劉勳對人才的看法是‘唯才是舉’,自求他是能人,對於個別的壞習慣、壞毛病,通常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那麽講究,隻要不犯大錯就行。

而諸葛亮不同,他的用人,主張德才並舉,諸葛亮舉薦的人才各個都是品德高尚,才華過人的人,也正是如此才會有了後期的‘蜀中無大將,寥化為先鋒’的這一事情。

所以,修路是加快益州一地的經濟發展、人才交流和文化傳播的最值得一用的一種方案。

此方案一說,所有有些遠見的人無不拍案叫絕,眾人望著劉勳的目光有如看怪物一樣。

劉勳采納各位大臣的建議還針對益州種種的利弊,提出了一係列的方針,並打算在五年之內,將益州變為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還針對益州人少地多的情況,提出了“務農殖穀,閉關息民”的方針,令百姓安居樂業,又讓諸葛亮移民五萬充實益州。

劉勳重視水利還專門提議設置了堰官,令兩千名士兵常年駐守在當時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對其進行保護和治理,並讓沒有多少才華,卻非常敬業,辦事任勞任怨的老好人王伉來做堰官。

對於益州的經濟劉勳也采納了一些建議。他非常關心鹽鐵業的生產,並花大力氣極大的利用和促進了蜀國的織錦業,還根據軍師將軍諸葛亮的建議,設職錦官,專門組織生產、調撥蜀錦。

好在西川百姓已經歸心,對劉勳所頒布的指令都一一遵行。

劉勳執法嚴明,不講私情,當地大部分豪門大族都被他的嚴厲所震服紛紛示好。

不過,凡是都有萬一。唯一難辦的就是大漢五大富豪之一的朱家。朱家幾乎掌握了西川五分之一的沃土,可是對於劉勳軍所實施的方針樣樣都是劉勳所提議為民而設定的。

有利於民自然就不利於豪門貴族,不過劉勳的方針出得極為巧妙,對於豪族來說最多隻是虧了一點,他們也不會太在意,而有一點劉勳卻抓得極嚴,當然這一點也是經過曆朝曆代的經驗教訓得來的。

這一點就是土地。土地是作亂的根源,一個人有了大片的土地,就代表著他可以用土地來養許多的打手,可以從中謀取暴利,為禍一方,令百姓苦不堪言。

而朱家在西川一地,已是八代連傳,根深蒂固,在他家中養的打手,居然已經到了五千人,要知道五千人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在關鍵的時候五千人的突然發難,往往會將一個縣輕而易舉的占領。

成都城大將軍府的議事廳。

劉勳正在與羅靈風、諸葛亮、法正、龐統四人在商議怎樣處理朱家一事。

劉勳對著一旁的龐統問道:“士元,今早汝前往朱家有何收獲?”

龐統有些不岔的說:“沒有任何效果。朱家家主朱元為人狡詐,生性貪婪,並沒有同意,從他的語氣可以聽出,他絕對不會放棄他手中的土地,而且也暗中提示讓朱家全力支援我軍,可朱元卻提出了隻要在我軍的領土內,朱家的商鋪一律要免收三分之一的稅率。”

劉勳搖了搖頭,堅定的拒絕道:“這絕對不可能,法律的製度在那,朱家處處為禍鄉裏,給他這個優惠,那還不更加瘋狂的斂財。”

一時間,廳中眾人都沒有什麽好的計策。

諸葛亮眉頭一皺,殺氣騰騰的說:“殺!”

殺,的確是最容易解決的做法,可是如此一來,這一下很可能就成為孫、曹兩家打擊劉勳名聲的一個借口。因為畢竟世家大族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這也不可能像剛到荊州那樣,直接將襄陽的四大世家大族的財產沒收。因為畢竟,現在勢力大了,做事情難免會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