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獸禁域

311話:戰爭的夥食 1

牛肉罐頭主要進口國是美國,當時美國對於牛肉罐頭的製作已經非常的成熟,生產是流水線作業。 到了二戰爆發前,美國人從殺死一頭牛到製作出牛肉罐頭,僅僅需要不到三十分鍾的時間。

日軍官兵並不喜歡美國牛肉罐頭的口味,因為日本人的口味偏甜,他們喜歡本國自產的牛肉罐頭。日本人自己的牛肉罐頭中,除了牛肉以外,還有土豆牛蒡胡蘿卜一起煮,並且放入少許的砂糖醬油調味。

日軍對這種牛肉罐頭極為喜愛,日本平民也很喜歡吃這種罐頭。牛肉罐頭是日軍裝備最多的罐頭,因為牛肉的熱量和蛋白質含量非常高,有利於補充士兵的體力。

新鮮蔬菜都是在中國當地強行搶來的,因為農民有時候沒有糧食和蔬菜可交,日軍在中國進行過上千次的掃蕩,殺死了很多無辜的農民。在汪政權控製區的城市,日軍不便於直接屠殺,就采用軍票購買,日軍軍票其實不容易兌換,說起來就是一堆廢紙。

日軍的幹菜用味增汁經過調味,可以直接食用。幹菜的種類非常多,包括菠菜小白菜蘿卜白菜牛蒡茄子馬鈴薯胡蘿卜香菇蓮藕裙帶菜甘薯等十多種。戰爭爆發以後,又增加了幹蘿卜絲幹海帶幹豆幹葫蘆絲幹豆腐等十一種之多,這些東西容易保存。

蘿卜是用米糖等醃製,是日本民間的醃菜的一種,就是醃蘿卜。江戶時代一位名叫澤庵宗彭的僧侶,據說澤庵漬這種用米糠鹽水醃成的醬菜製法就是他發明的。

澤庵漬和中國福建的黃土蘿卜醃菜非常的相似,一般認為是從中國福建傳到日本的。澤庵漬是用曬幹的白蘿卜加上食鹽與米糖等物醃製的。跟中國的醃菜一樣,一般需要三個月才能醃製完成。

與中國的醃蘿卜不同,澤庵漬使用米糖,所以有一定的甜味,符合日本人的口味。日本人對於澤庵漬,不僅僅是當做醃菜而已,在日本人的日常飲食中,無論是農民工人還是日本皇室,澤庵漬幾乎是必備的餐桌副食品。日本人對醃菜有很深厚的感情,是代表著日本故鄉及母親的溫暖味道,所以他們拿起一碗熱騰騰的白飯,加一點點醃菜,便是最令人滿足的食物。

福神漬是在東京上野漬物老鋪酒悅第十五代主人於明治十九年發明出的,材料使用了蘿卜茄子劈刀豆藕瓜紫蘇蕪菁七種蔬菜,於是用了關穀中七福神的來給它命名了。製作方法是將七種蔬菜切成碎片後,用醬油砂糖味醂醃成為醬菜,福神漬也是日本人極為喜愛的醃菜。

澤庵漬福神漬用中國話來說都是小菜,梅幹也是同一個道理,隻是梅幹的營養顯然沒有醃菜高。日軍在太平洋和緬甸作戰期間,由於糧食緊張,往往隻能用梅幹下飯。在米飯中間放一顆梅幹,很像日本的國旗,日本人把這種白飯加梅幹的飯食叫做日之丸快餐。

梅幹也就是鹽漬黃梅是日本傳統的鹹菜食品,對日本人來說,鹹黃梅就像中國人過冬必吃的大白菜一樣,是每家必備的東西。到了梅雨季節,在各個家庭與食品工廠就開始生產梅幹,整個日本都彌漫著一股梅子香味。

梅樹的原產地是中國長江的中遊湖北省的山嶽地帶,大約一千五百年以前,遣唐使從中國把烏梅帶回日本來。最初梅子在日本是作為漢方藥物使用,並不是作為食物,傳說村上天皇的病就是用梅幹治好的。

到了江戶時代,日本普通老百姓開始大量製作和使用梅幹,梅幹除了可以調味以外,更有很好的保健和解毒作用,深受日本人的喜愛。梅幹除了調味以外,還有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防止腳氣病,因為梅幹裏麵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

味噌是一種調味品,日式大豆醬,以營養豐富味道獨特而風靡日本。味噌最早發源於中國,它是豆類通過黴菌繁殖發酵而製成的,同中國的豆瓣醬黃豆醬豆豉等非常的相似,據說它是由唐朝鑒真和尚傳到日本的。

在日本,主要以味噌湯的方式食用味噌,此外在蒸魚肉蔬菜時加入味噌糖醋等拌和的調味料,能使菜的味道更鮮美,經常食用味噌有利於身體健康,據說日本人的長壽就與經常食用味噌有關。

味噌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鐵鈣鋅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營養物質。日本人對味噌的喜愛程度可以說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如果缺少味噌,日本料理的風味會遜色不少。日本麵條每年銷售一百億份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味噌風味,當時日本的調味品市場有著世界各地的調味料,但味噌對日本人而言是不可缺少的。

由於味增每天都要消耗不少,日軍野戰部隊一般以七十公斤一桶來運輸,在最前線由於方便運輸,則采用十五公斤的小桶,一個輜重兵就可以搬動了。

日軍也裝備一些可以速溶的味增粉,以作為一線激戰時候使用。這種粉用防水紙包裝,每包分量為三十克,正好是一天的分量,可以由單兵自己帶著,這樣攜帶和煮食都方便的多。還製作了塊狀味增罐頭裝味增等,各種花樣都有,針對各種作戰情況。

日軍士兵普遍抽煙,軍官也抽,他們每天的配給是一包二十支煙。這點比俄國人要好得多,俄國人在戰爭期間一般幹脆給士兵們發煙草,讓他們自己去卷煙,俄軍士兵還要滿世界去找紙去,在前線其實並不容易。

讓日軍士兵遺憾的是,配給的香煙往往不能及時送到第一線,所以很多日本士兵幹脆買中國煙來抽,中國煙的價格低廉,缺點是煙味較重,日本兵抽起來很不習慣。

在部隊行軍時候,普通日軍士兵需要攜帶六天的口糧,除了六天的口糧以外,日軍士兵每個人必須攜帶二天的應急口糧。應急口糧主要是不需要燒煮的餅幹肉罐頭鹽和醃菜之類,因為激烈的戰鬥中一般是沒有時間做飯。

應急口糧並不是給士兵自己吃不上飯時候應急用的,而是必須在指揮官下令的情況下,才允許使用。不然就算士兵活活餓死,也不允許動用應急口糧,違者會被嚴厲懲處。

應急口糧一般用於日軍作戰的最後關頭,以作戰來說,一旦指揮官下令使用應急口糧,就說明出現兩個情況,一是日軍後勤補給已經被切斷,二是戰爭已經到了緊要階段。

抗戰中一旦日軍被華軍包圍導致補給斷絕,日本空軍往往會空投大量的應急口糧。如台兒莊戰役期間被痛擊的第十師團,太原會戰中平型關戰役被華軍包圍的第五師團,武漢會戰在萬家嶺被包圍的第一零六師團,都是靠空投補給苦苦的支撐。

在中國駐紮的日軍軍官生活自然遠遠比普通士兵要好,有的甚至還包養了當地的女人,有的還由偽政府軍出麵做起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