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話:戰爭的夥食 2
抗戰時華軍和八路軍的飲食,說起來還真是可憐。
美國軍方的營養學家,針對中國人的體質,曾經製定了一份最低標準的飲食單給總司令蔣氏。蔣氏看到以後隻能苦笑一聲,這個標準是絕對辦不到的,甚至連標準的一半也不太可能辦到。
華軍的主食為一頓三兩米飯,米也不是大米,能找到什麽米就是什麽米。一頓三兩米,一天不就是三頓九兩米,其實也差不多夠了。
但是計算士兵作戰期間的口糧,包括主食和副食消耗每天不能少於一點五公斤,不然絕對是無法保持正常體力的。一天三頓九兩米,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一點五公斤的水平。
況且華軍在抗戰期間,根本沒有一天三頓飯,隻有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第五軍以及後方黃埔軍校最受重視的學員,一天才能吃三頓飯。其中第五軍學員吃三頓飯,居然還是蔣氏親自下手令要求執行,真的是讓人感到心酸
華軍士兵正常每天吃兩頓飯,上午下午各一頓,也就是說一天僅僅吃到六兩米飯。
吃飯時候他們把自己攜帶的米倒入了夥夫的大鍋中,如果米沒有杵好,還必須提前自己去杵,這一杵就又要減少一成的米糧。如果是杵好的米,都是由農民自己手工搞的,還有一些黑心商人在裏麵使壞,米裏麵往往有不少的石子沙土之類,也沒有時間搞幹淨了。吃飯的時候必須很小心,因為不注意就會把牙齒崩壞。
一天六兩米飯,對於一般城市的上班族白領來說,也許足夠了,但是華軍副食基本上是零,菜裏麵完全沒有油水,這點主食也就遠遠不夠了。
華軍中央軍士兵蜂擁盛飯,新兵擠進去的時候已經是空飯盆了。因為飯肯定是不夠的,盛飯時候往往大家都去搶,慢一步也就沒有了。
平時的副食就是夥夫就地能夠買到的蔬菜,有青菜就吃青菜,有白菜就吃白菜,有蘿卜就吃蘿卜,如果真的什麽都買不到就用鹹菜熬一鍋湯,大家湊合著吃,如果連鹹菜都沒有,那就隻能一碗白飯了。
這些蔬菜的特點是根本沒有一點油腥,因為夥夫根本沒有任何的食用油。偶爾能夠搞到一小塊豬油,也隻能在炒菜時候在鍋裏麵擦上一圈。
這種清水煮蔬菜,按照今天標準就是減肥食物,正常人是很難下咽的。這種東西吃多了以後,光是看見就夠膩了,完全不想再吃。但這可是華軍士兵唯一的副食,你不吃有的是別人搶著吃,所以青菜白菜也是很受歡迎的。
華軍部隊如果是在後方駐紮,一般一個月可以有一兩次的改善夥食。
所謂改善夥食就是吃一些肉,基本上是放置不知道多久的鹹肉或醃肉,切碎了扔進青菜湯或是豆腐湯裏麵,士兵們盛菜的時候每人給一勺。運氣好的有幾塊碎肉,運氣不好的隻有一點肉末。
這種夥食嚴重的影響了部隊士兵的體質,在抗戰前華軍士兵頗有一些身體強壯虎背熊腰身材高大的士兵,長得是很英武。主要是因為戰前經濟還沒有惡化前,駐紮在江浙皖鄂一帶的中央軍夥食還算不錯,軍閥部隊的粵軍東北軍更是財大氣粗,吃的很好,粵軍士兵還定時吃一些廣東特有的肉菜。
戰爭爆發以後,隨著海岸線被封鎖,中國主要財政收入的關稅不複存在,加上大片富裕地區被日軍占領,對外貿易線路也被日軍切斷。華軍就隻能依靠西部一些貧窮的省份供給,能夠保證華軍官兵吃到東西,已經是後方用盡了一切的力量了。
在河南等地,因為天災和戰亂造成了可怕的饑荒,老百姓都餓死無數,華軍官兵至少還有口飯吃,一對比就是天堂了。
戰爭後期日軍曾經公布了一些被俘的華軍和八路軍士兵,這些士兵統一的特征就是瘦,有的瘦的幾乎隻剩一把骨頭,而且麵色蠟黃,雙眼深陷,一看就是長期處於嚴重的營養不良之中。
日軍士兵雖然普遍矮小,身體卻比較強壯,看起來都很結實。
事實上連日本的軍犬吃的都比華軍的士兵好,狗比人吃的好,抗戰還能夠打贏,這容易嗎華軍士兵圍著一口破鍋吃飯,眼睛卻盯著鍋內,肯定是在看還有沒有剩菜剩飯。
戰鬥期間華軍士兵的夥食就更差了,一線作戰夥食有兩種,一種是類似於日軍的應急夥食。不同的是日本人的應急夥食是餅幹肉罐頭,而華軍絕大部分士兵連罐頭什麽樣子都沒有看過,有的人一輩子沒吃過餅幹。
駐印軍官兵剛從國內坐飛機到達印度以後,曾經有幾個人士兵猛吃了一頓壓縮餅幹,結果一喝水以後全部急性胃擴張,差一點送命。美國醫生問他們為什麽一次吃這麽多,他們回答,從來沒吃過餅幹,也不知道吃多少能飽,就拚命的吃了。
戰鬥時候的食品一般是北方農民常吃的那種不含水分的大餅,一塊大餅就拌著隨身帶的鹹菜,就是一頓飯了。
二是完全依靠後方二線夥夫送飯,由於戰爭往往一打就很久,比如淞滬會戰雙方打了三個月,光靠士兵自己的應急口糧是不可能支持下去的。
所以往往是後方夥夫燒好了飯,然後冒著槍零彈雨送上前線。由於日軍空軍的強大,陸軍的炮火又極為猛烈,白天送飯基本上是不可能,所以一般夥夫也就是黃昏時期送一次飯,國軍一天隻能吃一頓。
甚至不要說送飯,就連做飯都很困難。在淞滬會戰期間,川軍一個團在後方距離前線十幾公裏地方等待著命令,由於是地方部隊,從沒參加過現代化戰爭,他們用在四川內戰時候那種方法埋鍋燒飯。燒草的一片片濃煙在迅速引來了幾十架在空中盤旋的日本飛機,一頓猛烈的轟炸之後,這個川軍團傷亡近半,連日本人都沒有看到,就被迫返回後方休整補充了。
在一線激戰中,華軍後方被日軍火力完全封鎖,夥夫就算不要命,也根本上不來。如著名的萬家嶺戰役中,到處都是山地激戰,夥夫幾乎是爬著一點點前進。往往一頓飯送上來就要一兩天的時間,飯到華軍士兵手中已經發黴變質,有的甚至已經長毛了。就是這樣,華軍一線士兵還是很感激這些夥夫的,因為勇敢的夥夫們為了送這頓飯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在敵後作戰的華軍就更慘了,在華北敵後的支點中條山為例,為了對付四麵不下十萬人的日軍,中條山駐紮的國軍總兵力大約有十八萬人。
中條山地處呂梁山區,本來就是中國最貧窮的地方之一,當地地廣人稀,山民們自己也經常吃不上飯。十幾萬的大軍在此處駐紮,想依靠當地提供糧食補給是不可能的,隻得將糧食千裏迢迢的從後方運送過來。
運輸部隊需要先穿過山西幾百公裏的大山,再用木筏木船運送過波濤洶湧的黃河,最後由中條山的士兵靠著人力扛上山。由於山上有十多萬的大軍,所以需要糧食量也十分的驚人。
中條山華軍部隊的士兵們每天都要分出高達三分之一的人去打柴挑水和去黃河邊搬運糧食,再靠人背著糧食徒步走過上百裏山路,回到駐地。一趟往返就要兩到四天的時間,一旦遭遇惡劣天氣或者是日軍襲擊無法運輸,那麽山上立即就會斷糧。
當時大家都知道中條山基本上不產糧,如果想和日軍長期作戰就必須貯存糧食,可是糧食補給實在是太困難了,每個部隊拚了老命也頂多隻有三天的存糧。平時不打仗的日子,普通士兵吃不飽肚子,連團長的高級軍官也隻能吃點鹹菜下飯,旁邊士兵還看著眼紅。
因為整個中條山都缺鹽,他們往往一兩周才能吃一點鹽,偶爾每年春節的時候改善夥食能夠吃上一二兩的豬肉,士兵們就個個興奮的嗷嗷叫了。
沒有足夠的糧食是導致中條山戰役慘敗的一個原因,戰前就有大量的華軍官兵生病,最常見的是腹瀉和浮腫病,實際上這些人已經不能作戰。在戰鬥中,很多的華軍部隊和日軍激戰一周後就餓得舉不動槍了。
一些部隊被日軍包圍以後,因為嚴重的缺糧,實在是無法堅持,隻得向日軍投降,此次中條山戰役被俘虜的華軍就有二萬多人。
華軍吃的最好的就是在在緬甸作戰的遠征軍,遠征軍敗在退野人山以後,進入印度整訓,所有的後勤補給和軍事裝備全部由英美負責。美國佬英國人有的是錢,在美國人看來隻要不讓美國大兵送命,給再多的錢他們也願意的。
遠征軍士兵的每一餐有一個牛肉罐頭兩包麥片餅幹一包茶葉一包香煙一顆維他命片。遠征軍官每一餐有麵包水果火腿肌肉牛奶和蛋類食物。
吃飯的時候是一鍋煮的,每頓都是兩個大鍋,一個裏麵是肉燉菜,一個裏麵是煮餅幹麥片,每人給兩大勺,吃飽肚子完全沒有問題。
這個高也隻是在中國官兵眼中的高,如果是美國大兵一定會痛罵食物單調,罵陸軍高層黑了心。
美軍二戰大兵們吃得最多的夥食,就有十一種搭配餐可供士兵選擇,就是這樣,美國大兵還一致怒罵戰地食品難吃。
有一次一個美國新兵在法國的一所美軍食堂裏麵說了一句:今天的飯真好吃。
立即被美軍大兵抓了起來交給憲兵,因為他們認為這個說食物好吃的士兵肯定是德國間諜,美國大兵每人都說陸軍食堂做出來的食物很難吃。
讓人心酸的是,這種美國人所完全不屑的,對於一個月吃幾粒肉粒的華軍士兵來說,已經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天堂了。
有人罵國民政府無能,讓士兵吃成這樣,要知道當時中國就是這樣。國家的國情就是這樣,老百姓窮到這種地步,巧媳婦做不出沒米飯。除非學耶穌變出來麵餅和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