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奧秘

第18節:第三集 何為太極(5)

伏羲最後是從人類的身體取得定案的。因為那時候的人都不穿衣服,伏羲發現男人跟女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的差異。男人的**就像是一條線,它是陽的,而女人正好是陰的。男陽是“”,**是“”,這兩個符號就確定了下來,從此沒有改變過。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一陰一陽的變動,就是這麽簡單的一個道理。

伏羲氏通過觀察大自然,觀察人類自身,一畫開天,創造出了代表陰陽的符號,又根據陰陽合一,陰陽相對,陰陽互動的變化,創造出了八卦。那麽伏羲氏這些偉大的創造,難道僅僅是光憑著腦子想出來的嗎?

一切一切都是想出來的。可是如果跟外國人講“一切都是想出來的”,他聽不懂。跟外國人一定要講“一切都是人想出來的”,非把“人”字加上去不可。跟中國人就不必,隻說“想出來的”就好,加個“人”我們反而會覺得很奇怪:這個還用你說嗎?世界上隻有人會想,你還加“人”幹什麽呢?未免太小看我了!所以跟中國人講話很簡單,說“倒杯茶來”,茶就倒來了;你跟老外講“倒杯茶來”,他就問你:誰去倒?倒給誰?倒什麽茶?什麽時候倒?用什麽東西倒?等他問完,你已經渴死了。

孔子教學是從來不說清楚的,《論語》裏都是一句話,沒頭沒尾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後麵就不講了。很多人把這句話解釋為知道你就說“我知道”,不知道你就說“我不知道”。這樣講就太小看孔子了,如果真是這樣,那整本《論語》不都是在講廢話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意思是說,就算你知道,如果問你的人不該知道,你也不能說你知道。要按照不同的人,給出不同的回答。

我在孔子老家曲阜聽過一個故事,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大家不妨先聽聽看。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學生很高興地說:“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麽奇怪的問題吧?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用問嗎?於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隻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三季!”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這次贏定了,於是準備帶客人去見老師孔子。正巧這時孔子從屋裏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呀?”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這個學生快嚇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學生沒辦法,隻好乖乖地磕了三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