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科舉製度的確立
§10科舉製度的確立(1/3)
科舉是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製度。由於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因此叫做科舉。科舉製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曆了一千三百多年。
縱觀中國曆史上比較完備成型的各種正規製度,我們可以發現,科舉製度是持續最為久遠、體係最為完備、範形最為穩定的製度,它以強烈的吸引力、極其廣泛的社會觸角、強大的社會功能對其他諸製度,如政治製度、經濟製度及文化教育製度,產生了明顯的統攝作用。
科舉製度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是: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國家政權;推動社會的發展;開啟了人性的進步;具有初步的立法功能。
科舉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置的一種考試製度,讓讀書人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學而優則仕的一種製度。科舉製是由皇帝親自主持、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製度。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製度正式誕生。
中國古代科舉製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隋文帝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廢除九品中正製,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他令“諸州歲貢三人”參加考試,合格者可以做官。據史載,開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開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誌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
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大業五年(609年)正月,又詔令諸郡以“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膂力驕壯,超絕等倫”“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禦”等4科舉人。大業年間,隋煬帝還設置明經,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這標誌著科舉製正式誕生了。
隋朝滅亡後,唐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製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製度逐漸完備起來。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製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製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製科。
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讚。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他即位後,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 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這是我國科舉製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並沒有形成製度。
中國古代科舉製度的改革時期是在宋代,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製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宋呂祖謙說:“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當時有焚香禮進士之語。進士科之外,其它科目總稱諸科。宋代科舉,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
元朝自仁宗至順帝時滅亡止,科舉時辦時廢,共舉辦過十六次,取士一千餘人。但元科舉所選人材通常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元政府中產生的影響也不大。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製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
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曆代。
科舉製度中的進士卷
明代以前,學校隻是為科舉輸送考生的途徑之一。到了明代,進學校卻成為了科舉的必由之路。
清代的科舉製度與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貫徹的是民族歧視政策。滿族人享有種種特權,做官不必經過科舉途徑。清代科舉在雍正前分滿漢兩榜取士,旗人在鄉試、會試中享有特殊的優特,隻考翻譯一篇,稱翻譯科。以後,雖然改為滿人、漢人同試,但參加考試的仍以漢族人為最多。科舉製發展到清代,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清代統治者對科場舞弊的處分雖然特別嚴厲,但由於科舉製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舉製終於消亡。
科舉考試製度對日本、朝鮮和越南曾發生過較大的影響。公元788年,朝鮮開始仿唐製實行以儒學為標準的科舉考試製度,直到公元1893年才廢除。越南以儒學為準實現科舉考試是從公元1075年開始的,直到1915年~1919年間才正式廢除。日本在公元676年設立大學寮;大學寮分經、音、書、算四科。入學的資格及手續、科目考試的內容及方法,都與唐代科舉考試製度類似。18世紀末到19世紀,在歐洲各國逐步推行的文官考核製度也是吸取了中國科舉考試的合理因素。1791年,法國首先試行文官考核製度;180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實行文官考核製;1855年,英國開始推行文官考核製。當時,在歐洲封建等級製的土壤裏,生長出一大批無所事事的官僚。任人唯親的宗法原則越來越不適應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國家機構的需要,這就是中國科舉製度在歐洲引起重視的原因。有位研究東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美國學者卜德認為,在西方推行“文官”體製是在精神文明領域裏,中國對西方最寶貴的貢獻之一。***先生在所著《五權憲法》中說:“現在各國的考試製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製度,原來還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可見隋唐開創的科舉考試製度,對東西方都發生過較大的影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