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倭

第十章 玉蘭傳說

“窮凶極惡的官兵,還把賈有福父子這些平民百姓的腦袋砍下來,詐稱是倭寇的首級,向上司邀功請賞。那些官兵對老百姓造下的孽業,真比倭寇還可恨呀。

“賈玉蘭和她的母親王氏僥幸逃得性命,這倒不是官兵們仁慈,而是官兵把女人當成一件寶貨,想把賈玉蘭和她的母親王氏賣入妓院賺一筆大錢。

“這些官兵上下同謀容忍,禍害百姓,是時下沿海衛所軍營中眾所周知的積榮。不少官兵在大庭廣眾之下,拘住老百姓要錢要糧,若不如他們的意,他們便指鹿為馬,誣陷你是倭寇。老百姓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呀!即便打官司打到京師大理寺中,最後還是給你戴上一頂倭寇的帽子,你說混帳不混帳?

“這些官兵都是有組織地對老百姓犯罪,不是個別行為,而是普遍現象。‘寧遇倭寇,莫遇虎狼。’這就是沿海一帶老百姓對官兵的評價,官兵製造的恐懼不下於倭寇,作業甚至說比倭寇猶有過之。官兵欺負老百姓是明目張膽地實行,他們什麽也不怕,不怕天在看,不怕地在聽,不怕鬼神,也不怕萬民悠悠之口。他們手持屠刀,敢作敢為。

“說到官兵屠殺平民百的事,在座諸公也許有人不信。對於朝廷對老百姓所謂的仁義道德,其實是滿口謊言,我們需要一雙火眼金睛,張開“天眼”看事實。當朝權貴對官兵剿倭軍事行動都給予正麵評價,認為官兵掃蕩倭寇是正義的行動。事實真是這樣嗎?在這玉石俱焚動蕩不安的時代,官兵們徹底貫徹執行的“正義”,真的正確嗎?在此,我這說書人就引征幾件官兵們討賊無方,擾民有術的可惡行徑,讓我們看看被朝廷和主流讀書人肯定的官兵們的“正義”行動吧!

“大明嘉靖二十九年,與福建總兵俞大猷一起掃蕩台州倭寇的遊擊王征,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原是黑幫老大,曾組織鹽幫,與朝廷緝查私鹽的鹽院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嘉靖二十九年夏天(1550年),俞大猷等在台州掃蕩鹽梟。王征與子侄王通和王清等人與官兵交戰,戰敗後投降朝廷,響應俞大猷抗倭號召,正式加入官兵。於是昔日無惡不作的悍匪轉身成為大明朝的威武之師。

“從王征的家庭*和出身,我們不難推溯出這個家夥是個什麽人,他出身富家,武功也不錯,而且有點文化,但他屢次與朝廷緝查私鹽的差人發生武裝衝突,對政府顯然抱有不滿情緒。他的家庭*注定他不用挨餓,跟饑腸轆轆的窮漢八竿子打不上關係,你想這種人大概不會因為活不下去造反吧?既然是做生意的商人,他對金錢控製的欲望應該很強,做生意的人性格都比較強勢,說王征是個地痞流氓並不算過份,這家夥組織鹽幫走私逃稅,這是什麽行為?擱在任何時代都是不折不扣的黑幫頭子,他敢跟政府攤牌亮劍,殺氣騰騰地幹掉鹽院的緝私人員,如此有膽色的“好漢”,平時肯定沒少跟其他黑幫火拚吧?他帶著一幫兄弟起兵響應俞大猷號召,一起掃蕩倭寇的行為太耐人尋味了,我不難發現這個家夥確是個聰明伶俐的並擅於隨大勢投機者。

“王征改弦易轍,從土匪變成政府軍,也急於建功立業,做點事情證明自己是個能人。最初,朝廷委任他南下打擊麻葉九怨這夥倭寇,進攻仙遊城,不克;轉攻浙江寧波、簫山等地,屢戰屢敗。無奈隻好宰殺平民百姓,假稱是倭寇首級,敷衍上司,冒功請賞。王征殺人太狠,營中有識之誌堅決反對王征這種濫殺無辜的暴行,王征大罵這良心未泯的人是笨蛋。並說‘我輩本來是狼,今作朝廷走狗,以官軍的身份做合法的強盜,殺幾個賤民奴才算什麽?誰不準我殺人,誰擋我財路,見誰殺誰!人當殺人,神擋殺神。’隨後王征對勸他不要虐殺平民的部下大伐鞭撻,打傷數十個部下。於是眾皆沉默,默認王征屠殺平民百姓冒功請賞的做法。王征乃大掠簫山、紹興諸郡。浙江監察禦史董邦政本來對王征屠殺平民百姓的事情有所風聞,但因貪圖功勞,竟然妄報是戰勝倭寇,還替王征上表請賞封官。朝廷逐擢升王征為招討使,王征自稱為‘平倭大將軍’,繼續為禍浙江一帶。

“王征本是投機混入官軍隊伍,一個真強盜穿上官軍的外衣就會變成好人嗎?他的暴戾之氣還是很大的,無與倫比的霸靂手段就是倭寇也自愧不如,王征身上的殺氣讓說書人感慨不己,他為什麽這樣憤怒呢?這人心理肯定不太正常,他破壞欲太強盛了。他迷信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種毫無克製的原始的卑劣衝動,使他成為一個造孽人間的魔鬼。這也許就是亂世的人性吧。俗話說‘慈不掌兵’,你不能以常人的眼光度量這些帶兵殺人放火的梟將奸雄。

“大明嘉靖二十九年十月,王征這夥官軍進攻泉州,泉州乃是我朝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和重要的財賦供應地之一,哪裏住著很多碧眼黃須兒的後代,哪些番人的祖先都是在成祖朝因仰慕我中土天朝風俗教化,不遠萬裏來到泉州安家落戶的。王征這夥官軍攻陷泉州城後,說這些人是倭寇,在泉州大肆濫殺無辜,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被殺者大約有幾千人。

“王征這夥官軍攻占泉州,為什麽單拿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開刀?而且一殺就是幾千人?這種事聰明的各位聽眾難道用腳趾頭拇量嗎?搶錢呀!這行為也很符合王征曾作為黑幫頭子的個性,從這場大屠殺我們也看到這家夥孜孜以求成為官軍的究極目標何在。

“大明嘉靖三十年春初,王征這夥官軍再度進入台州,台州人民知悉這夥官軍討賊無方,擾民有術,專門剽掠群眾財貨。於是群眾乃附和倭寇,把王征這夥官軍專門屠殺平民,燒殺擄掠,不得民心的天朝大軍驅逐出境。這一次王征恨台州城人民協助倭寇,於是沿路縱兵屠殺,所過村莊,雞犬不留,血流成河,謂之‘洗城’。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朝中犬儒不懂政治,不會收買人心,把我朝大好江山搞得烏煙瘴氣。象王征這種家夥隻能當黑社會頭子,絕對沒有可能成為保土安民的朝廷柱石。朝中犬儒縱容王征這種家夥當兵本來就大錯特錯,一個理性政治家怎會放縱軍隊悍然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呢?所以他們遭到報應是必然的,官兵剿倭過程中到處吃敗仗,是官兵作孽太重,咎由自取。可恨當官的不反省自己的行政過失,反而遷怒民心向倭,卻惱羞成怒找無辜泄憤,進行喪心病狂的大屠殺。亂世中的人民為生存倒向倭寇,這有什麽錯?最正義最正確的政權也不能叫自己的人民去死啊!

“在下說明官軍可恨,引征忒多。閑話休提,同歸正傳。卻說那可憐的賈玉蘭和她的母親王氏被官兵糟遢一番之後,官兵還不放過她們,又逼她們為娼作煙花女人。於是,賈玉蘭和她的母親王氏便被官兵賣入南塘鎮棲鳳閣中,淪落風塵,備受羞辱。賈玉蘭的母親王氏,受不了這口冤屈氣,不上半年光景,染上一疫,也就撒手西歸,嗚呼哀哉,伏惟尚饗。剩下賈玉蘭這個孤苦伶仃的稚嫩少女,繼續在這個冷酷無情的世界裏掙紮求存。

“賈玉蘭倚門賣笑的所在就是咱們南塘鎮中最熱鬧的去處──棲鳳閣。咱們南塘鎮雖是一個彈丸之地,有三、五萬人口。街市熱鬧,商賈雲集。南塘街頭繁榮‘娼’盛,人所共知,我就不必多表了。賈玉蘭在棲鳳閣被老媽子、龜奴**一番之後,用羽翠明珠、瑤簪寶珥打扮起來,果然美貌不可方物。想那月中嫦娥不過如此,東海龍女不過這般。豔旗初樹,哄動一方。棲鳳閣門庭喧嘩起來,形同鬧市。這賈玉蘭衣食有了著落之後,行止絕不肖那些貪財好貨的同行。她是個受過人間苦難的人,曉得世事悲哀無奈,賺到了一點私房錢,都拿出糴些米麵,一一分散給哪些三餐不繼的窮苦人家。南塘鎮這一帶受她恩惠的人極多,老弱婦孺那個不稱她有古仁人之風?都道她是觀世音菩薩轉世。

“哪知如些仁慈的好人,竟然不得個善果。正應了那句‘好人不長命,禍害幾千年’這句混帳話的說法。一股在金山、海鹽一帶流竄的倭寇,探得這南塘鎮地方富有,便糾集一班忘命之徒氣勢洶洶湧到燒搶擄掠。一個帶隊的倭酋叫鐮倉鬼太郎,在棲鳳閣碰上這賈玉蘭,驚為天人,指名道姓要娶這賈玉蘭為妻。

“那賈玉蘭雖然淪落風塵,絕非自甘下賤的女子,胸存浩然正氣,深明大義,那肯屈身順從倭寇侮辱?麵對殘殺百姓的害民賊,賈玉蘭毫不畏懼,厲聲斥責這班肮髒齷齪的強盜,並思量以死明誌,成全節義。

“那叫鐮倉鬼太郎的倭酋惱羞成怒,窮凶極惡,以一鎮士民性命要挾賈玉蘭,威脅賈玉蘭改慮,說賈玉蘭若不從他所願,便要血洗南塘鎮,殺盡一鎮男女老少。賈玉蘭為救這一鎮父老鄉親,惟有含羞忍辱,答應鐮倉鬼太郎的無恥要求。

“舍身救人,殊屬難能。昔日佛祖在靈鷲山傳經布道時曾對信徒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佛祖那普渡眾生之心,可謂良苦。賈玉蘭當日毅然決然跟隨倭酋投入無邊苦海之際,良苦用心,有誰知道?賈玉蘭舍身跳下地獄,雖然不能使這班豺狼成性的倭寇永遠放下屠刀,然而舍己為人,全南塘鎮數萬百姓身家性命,可算是功德無量,庶幾便如當年佛祖在靈鷲山說法布道時的臉目。

“可憐如此一個如花似玉的奇女子,就如羔羊落入虎狼之口,哀歎一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等百年千裏少見的奇女子,竟屈身事倭,逐波泛舟去了。自古紅顏多薄命,在昔婕妤悼傷,文姬悲憤,恨生不逢時,命比紙薄,豈虛也哉。想那賈玉蘭為民請命赴湯蹈火時節,那些當差吃皇糧的官兵哪裏去了?竟然忍心讓一個弱女子肩擔這等重責!怎不教人捶胸頓足,痛心疾首。正是:

官家無道妾當災,倭寇沿水馳舟來;

回首江南漸去遠,存亡二字實哀哉。

“上善若水。如水做的女人站在戰爭前沿陣地的時候,她的能量同樣不容低估。賈玉蘭以柔克剛,用她那柔弱似水的身軀作為‘武器’,化解了倭寇手中的無敵百煉鋼,製止了一場慘烈的殺戮。

“當下有些師塾老朽,鄉村學究,教訓後生子弟時說那青樓風塵女子要不得。哪知人間有些誤入風塵的奇女子,烈性如火,那堅貞仗義的氣節比那名門淑媛未遑多讓。誰願意甘心墮落娼門,那是世道艱難,無可奈何而為之。誠如唐人小說詩雲‘妾非愛風塵,似被前緣誤。’在煙花寨中,象賈玉蘭這麽善良可親的好姑娘,天生麗質,真如雪裏傲梅,濁世不汙。百年千裏,可遇而不求。奈何鍾美如斯,竟讓那倭寇摧殘折辱,豈不叫人聞之哀歎唏噓,憤憤不平?

“大家可能不齒妓女立貞節牌坊的故事,聽這賈玉蘭一樁奇聞故事,不知各位聽眾有何感想?或許有人說‘賈玉蘭失節於前,後來又事倭酋,是不足立為萬人楷模的’。然則美玉瑕不掩瑜,君子不以小眚而掩大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而賈玉蘭舍身事倭全數萬生靈,無量功得,何異觀世音大力救拔世人出苦海?那賈玉蘭雖然得不到官府建牌坊旌表,而她舍身救民的事跡,自有老百姓世世代代口碑相傳,那比朝廷敕建的石碑還有價值。”

聚賢酒樓一班食客聽罷說書先生說出這樁奇聞故事,盡皆扼腕痛惜,唏噓不已。一些熱心人也紛紛慷慨解囊,給那說書先生讚助幾文茶水錢,多謝他傳誦賈玉蘭的仗義救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