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第六集易有三義(圖)(1)
第六集易有三義
《易經》,也稱《周易》,無論叫什麽,都離不開一個“易”字,那麽這個“易”字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曾仕強教授解釋說,“易”有三義,第一個是簡易,第二個是變易,第三個是不易。《易經》看起來如此神秘複雜,為什麽說它是“簡易”?而“變易”和“不易”又該如何理解呢?其實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現象。
人們常說世事無常,《易經》能幫助我們掌握未來的變化嗎?曾仕強教授指出,《易經》所揭示的,是自然與人類社會變化的基本規律。那麽,我們應該如何依據《易經》的道理,來把握這變幻莫測的未來世界呢?
“易”有三義,第一個是簡易,第二個是變易,第三個是不易。這是一般的說法。既然進入了《易經》的大門,從現在開始,我們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這樣三句話來綜合考慮問題:用陰陽的觀點,以自然為標準,做合理的判斷。
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陰陽的觀點,以自然為標準,做合理的判斷。
——《易經》的智慧什麽叫簡易?我們拿一樣東西來說明,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筷子,這樣大家就容易明白了。你要教你的小孩《易經》,也不妨從筷子開始。兩隻筷子就是一陰一陽,合起來就是太極。我們用筷子,往往是一根不動一根動,不會兩根筷子都動或者都不動。拿起筷子,看準目標,兩根筷子一個不動,一個動,兩相配合,就馬上夾到菜了。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我們天天用筷子,卻不知道筷子也蘊含著《易經》的道理。簡單明了,方便攜帶,而且容易操作,這些都是筷子本身的特性。所謂簡,就是不要把事情搞得太複雜。
筷子的妙處是什麽?我們用筷子吃東西,夾得起來的時候就夾,夾不起來可以用筷子叉,有的食物實在是夾也夾不動,叉也叉不了,就把盤子整個端過來,往自己的碗裏撥一點。這樣的三部曲,就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哪有那麽複雜?
中國人了解別人,往往都是從細節開始的。我們通過一個人拿筷子、用筷子的姿勢,也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如何。首先,看筷子怎麽拿。拿筷子通常會拿固定的地方,不會太上,也不會太下(見圖6-1)。拿筷子拿下麵的(見圖6-2),可能是做媽媽的沒有用心教他。拿筷子拿得特別往上的(見圖6-3),就表示這個人覺得自己很神氣,鄙視別人,可能心裏在想,這些算什麽東西?就這些東西也能請我吃?圖6-1圖6-2圖6-3
其次,看什麽時候動筷子。有的人在飯桌上,大家還沒有拿起筷子,他就站起身去夾別人麵前的菜。遲早會輪到你,那麽著急幹什麽呢?我們夾食物,要先夾自己跟前的,不能先夾旁邊的或者離我們遠的。這樣做表示第一我不挑食,第二我尊重大家,第三我的家教還不錯,還很守分。一個人的人品會在這些細節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外國人常常講,中國人用筷子是不衛生的。他們覺得每人單獨一副刀叉、一個盤子才比較衛生,而中國人用筷子會傳染疾病。其實是他們錯了。中國人用筷子夾菜的時候,一般不會挑挑揀揀的,因為一挑揀就難免傳染疾病。我們是眼睛看準目標,然後一下就夾上來了,哪裏還用挑來挑去,又怎麽會傳染疾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