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再再反轉
“無首之歌是用第一人稱來進行描述的。”
“在這裏存在一個‘我’的角色定位,參與了事件中。”
“這個人是唯一活下來的人,也是唯一一個舉證的證人。”
白歌娓娓道:“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所說的都是真實。”
“師兄……”
丁糖純說:“你不是認真的吧?”
“不,我是認真的。”
白歌一本正經:“我隻是討論可能性,從可能性來看,凶手如果是‘我’,那麽這一切的發展也同樣是順理成章的,甚至會更加合理。”
“怎麽說?”
柳可菲問:“會更加合理嗎?”
“是的。”
白歌不假思索。
“畢竟活下來的隻有一個人,還有一人生死不明,也幾乎可以視作已經死去了,稍微想想就知道,這種匪夷所思的連環殺人中,唯一的生還者本身就很可疑,活下來的可能是證人,但也可能是凶手,你能確定一個人到底有沒有說謊嗎?”
“不能。”
“那就對了,過去的行政水平不夠,隻要沒有足夠的證據,就不能給人定罪,這些人依次被害,或許也隻是編造出來的故事呢?”白歌侃侃而談。
“請等等。”
柳可菲打斷:“這種解釋有些太過於狡猾了?之前的推理可謂是證據鏈環環相扣,但是這裏的說法有些太過於牽強,如果證言證人都是假的,那豈不是沒什麽可信的了?”
“可信嗎?”
白歌摸了摸下巴:“說到底,這都是十五年前的資料整理收集後編寫出來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符合事實都不好說,即便是按照原版的事實來進行推斷,如果凶手既不是A又不是D,那麽想來隻可能是‘我’了。”
他攤了攤手:“這種寫作手法也不是第一次使用,敘述性詭計,通過第一人稱視角代入,最後恍然揭開謎題,讓讀者發現原來自己才是凶手,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完結方式。”
“師兄,我們討論的可不是小說。”
丁糖純拿著筆記本,她有些不高興他的轉移話題。
“小說也好,真相也好,都是一樣的。”
白歌說:“都是人為編造的結果,恰如十五年前的證詞已經無法被證實一樣。”
“你是說,小說的內容並不可信嗎?”
作者低下頭,望著桌案上的一遝雜誌。
“不,我認為小說的內容是可信的,畢竟這樣詳細調查後的資料,一定與當年的案件記錄相吻合。”
白歌搖了搖手指:“但說到底,這裏的也隻是一篇小說而已。”
“內容可信,但也隻是小說而已。”
柳可菲念叨:“你是懷疑……”
“如果從一開始證詞就有問題,那麽寫出來的自然也有問題。”
白歌說:“這本小說裏雖然從未提到過‘證詞’,但關於案件的發展部分都是通過證詞來改編的吧?”
“嗯,是的。”
柳可菲點了點頭。
“那麽,不論是頭顱的轉移,還是屍體的處理,最終警方知曉的也僅僅隻是一個‘結果’,‘過程’的發展誰來證明它的真偽?”白歌搖頭:“無人能證明……也沒有誰確切的知曉,更沒有直接證明凶手是誰的證據,除非把死去的人拉出來問個話。”
“按照師兄你這個說法,那這個案子從根本上就不存在解法了。”
丁糖純歎了口氣,止不住吐槽。
“本來就是,世界上的懸案大多都是這樣的,有時候沒有證詞反而容易確定凶手,因為證詞不一定是百分之一百的正確,會導致搜查方向出錯。”白歌拍著大腿:“當然,哪怕‘我’並沒有說謊,他也有可能實施並且完成這次的犯罪,隻需要改動某些關鍵地方的證言即可。”
“倒不如說,按照之前推斷出的殺人手法,不論是誰都可能達成,不是嗎?”
“而且除了手法之外,還存在殺人的動機,以及實施犯罪需要的條件。”
“如果A才是真正的殺人凶手,那麽他的殺人動機是什麽?為什麽要對親生妹妹下次毒手呢?為什麽要殘害這些一起長大的小夥伴?”
白歌直接發問。
丁糖純搖頭表示不知,但還是否定白歌的推斷。
“即便A不太可能是凶手,也找不到合適的殺人動機,那麽這裏麵的‘我’不也是一樣嗎?”
“他難道就具備殺人的動機嗎?明明根據身份記錄來看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人。”
白歌失笑。
他說:“的確‘我’不具備殺人動機,但具備實施犯罪所需要的條件。”
丁糖純問:“是什麽?時間?武力?意誌力?”
白歌搖頭,抬起手點了點頭腦:“是智商。”
柳可菲同意:“有道理。”
白歌說:“‘我’是一名刑偵愛好者,平日愛看推理小說,對於警方的辦案程序有所了解,並且懂得讓簡單案件複雜化的手法,營造時間差,斬首屍體等等,這些全部都是在推理小說當中常用的元素,缺乏專業的知識,不可能構造出這樣的複雜事件,哪怕是編造謊言,也必須注意會不會跟證據相違背,這些都需要一顆聰明的腦袋。”
丁糖純被說的閉了氣,扭過頭,不再理會。
柳可菲深吸一口氣。
她整理了一下之前的對話。
“也就是說,現在關於無首之歌的結尾,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是按照更加嚴苛的推理模式,以AD的身份互換為結尾,點名所有的線索和證據。”
“第二種是按照敘事詭計的寫作手法,將凶手的身份安插在第一人稱的‘我’的身上。”
“原本我還有些煩惱該如何結束這本小說,現在反而需要考慮哪一種更加合適了。”
“真是有些奢侈的煩惱啊。”
她隨手拾起了筆記本,微微垂下頭。
“二位覺得哪一種的結尾方式更好呢?”
“當然是第一種。”
丁糖純搶先回答。
她嚴肅的說:“第二種的敘事詭計太過於牽強了,讀者也不會滿意吧,雖然看似衝擊感很強,但實際上根本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撐,反而會讓故事變成的過於匠氣,像是被刻意營造出來的虛擬故事,並不符合‘十五年前連環斬首案’的真實改變的名頭。”
“我倒是更加喜歡第二種呢。”
柳可菲微笑著回答,先前緊張的表情也已經消失不見。
“為什麽?”白歌問。
“因為故事隻是個故事,不能和真實混淆一談。”她說。
“嗯。”白歌靠在了座椅上,沒有做出評價。
“你是更喜歡第一種的本格推理式的小說結尾嗎?”
“no,no,no……”
“那您是更喜歡第二種的敘事性詭計的小說結尾?”
“no,no,no……”
作家一愣,隨後失笑。
“那您是兩種都喜歡咯?”
“no,no,no……”
白歌還是搖頭。
“呃……”柳可菲一時間啞然:“那您是認為不留下結尾比較好嗎?”
“不是。”白歌豎起手指:“如果是我,不會采取以上的任何一種結尾。”
“為什麽?”
“因為真正的凶手。”白歌抬起眼睛:“是你。”